文章

上一篇 | 下一篇

吕建德 参悟的纸墨人生 采访吕建德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采访吕建德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说不容易,并不是因为他像某些名人大腕那样日程紧张难得见面,而是因为你和他面对面的时候,也几乎无法解读他。

  初见吕建德,是在他位于北京广安门的家中。当时,并不觉得他是一位有多么高深造诣的艺术家。因为,除了安置在客厅的画台和挂在墙上的字画,在提示着主人的身份和生活状态之外,从他极其普通的灰色毛衣和随和得近乎谦恭的笑容以及他房间简单地陈设看来,真的很难想象,他和生活在这幢楼里别的老年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甚至,和当今频繁在公众面前现身的那些光彩照人的冠以各种头衔的某某艺术大师们相比,他简直有点“太土了”。

  但是,这很“土”的外表,却依然无法遮掩他身上特别的符号。那是一种篆刻在他身上的近60年艺术追求的印证,即他的手指,眼神和语言。因为长期握笔练字,他右手的手指和左手相比,明显粗了一圈,就像浮肿一般,让你看到了他的手,便体会到了他的疼。而他的眼神,更是在明亮中透着深邃—— 一种融合了时间和洞察力以及承受力的深邃,让人忍不住想深入地探究。

  和他交流的时候,才真正感觉到,他对于书法艺术的研究,并非简单地局限于对技术或理论的驾驭和理解,而是对书法所孕育的文化、道德、精神以及人生感悟的一种近乎痴狂的追索。因此他的书法,绝对不仅仅是诞生于手腕和毛笔下的平面的字形,而是他数十年人生积淀带来的独特的、并且渗透于灵魂深处的情感与线条的对话,是一种在极致的艺术境界中,今人和古人超越时空和历史的照会所幻化出的一个个带有艺术气息的生命体。

  那是一种怎样的追索呢?在这个追索的过程中,吕建德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孤独、痛苦、彷徨,而最终获得感悟,修成正果的呢?循着他的艺术历程,我们走进了他的生活。

  少年“狂”人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说起书法,几乎无人不知唐代书法大家怀素。怀素是长沙人,幼时出家,甚爱书法,且主攻草书。但其喜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是继张旭之后的又一大草书家。他的草书素有 “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的美誉,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

  而上面这首诗,正是诗仙李白所写。据说当年,五十九岁的李白南奔至零陵时,偶遇年轻的怀素,由于赏识他草书的神韵,于是为其写下了这首《草书歌行》。能得到李白的赞誉,足以证明怀素艺术修养之高, 但是,李白那句“草书天下称独步”也将怀素的书法成就,定格在历史长河的那一端。此后的若干年里,在书法特别是草书领域,能够超越或者赶上怀素的书法家,几乎为零。

  这是一种历史的感叹,也是一种时代的期盼——何时才能再有犹如“少年上人”这样的灵动、洒脱,独具魅力的书者出现呢?

  历史似乎并没有白白等待。在上世纪50年代,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在王羲之和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生活过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位喜欢写字和吹笛子的少年“狂”人。他就是少年时代的吕建德。


51/512345>
周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