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国书法飞天空

013年6月,军旅书法家丁嘉耕的两幅书法作品搭载“神舟十号”返回地球。两幅作品随“天宫一号”绕地飞行近万圈,堪称史无前例的“太空长征”。此前,他已有多幅书法作品搭载神舟号航天飞船飞越太空,是中国航天飞向太空的“国家名片”。

  他这次搭载“天宫一号”的书法作品是《复兴之路》等两首诗文,形制为横幅手卷。为创作这两幅书法作品,他和有关方面遍寻京城,从100多种宣纸中,选出质量最高、重量最轻、韧性最好的创作用纸,最后选定国产某超薄生宣。两幅作品是从他创作的20多幅作品中遴选而出的。

  丁嘉耕是总后勤部编研室正师职干部,曾任军队某大区正职首长的秘书。我在和他闲谈时,常嬉笑他“走后门”把书法送上天空,亦或沾了部队书法家的“光”。每逢此时,丁嘉耕必义正辞严,称其书法作品经过中国书法家协会等部门层层推荐,只是他作为中年书法家入选,代表了部队的一个方面。

  其实,这算得上代表一个国家,向太空展示优秀的传统艺术和文化符号。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书法艺术从沉睡中觉醒,正在南京军区服役的丁嘉耕痴迷其中。他在东海前哨只有14.5平方公里的海岛上服役十余年,始终没有放下手中习字的笔。无论在出海巡航归来的烈日甲板上,还是台风来袭时的坑道马灯下,有空就揣摩几笔。后来,他从普通战士成长为舰艇指导员和师级单位新闻干事,后又进入军队高层领导机关,他的书法作品也随之精湛。他早期习书以唐代诸家为主,后来认为唐楷虽是中国楷书顶峰,但学者过众,面貌太熟,转师东晋诸家法帖。同时,将北碑峻利雄浑的笔法和富有变化的结体进行点化。他对陆机《平复帖》、米芾《蜀素帖》等典范法帖数十年研习不懈,使之运笔和结构轻重迥异,轻笔如惊鸥点水,重笔如金石落地。书坛泰斗沙孟海曾评价他的书法技艺“师古能化,陈中出新,典雅秀劲,擒纵有度”。

  丁嘉耕对书法艺术进行理性思考,将碑帖的遒劲、厚重与字帖的自然、流畅集一体,着力表现秀美和壮美的结合,用秀美的平衡和壮美的失衡构成艺术的对立统一,使每根线条之间产生变化与和谐,表现了他特殊的书法风格。他说:“书法家应将书法看成一个具有灵魂的生命个体,而不应将它塑成一个仅有文雅姿态和舞姿的雕塑。一幅优秀的书法就是一幕生命的舞蹈,能启迪观众的想象。”

  上世纪九十年代,丁嘉耕参加全国书法大展、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在书法界正当红时,却突然从书法界销声匿迹,安静从容地进行书法的研究和创作,寻求作品“高贵”与“雅致”的个性。为了培养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他涉猎与书法有关的文史哲领域,进行“辐射式”、“聚焦式”的研习。“辐射”即从书法专业来分析其他艺术形态;“聚焦”则是从相关艺术中寻觅有益知识,促进书法精进。文学的想象、哲学的睿智、史学的纵横,都相融于书法创作中。他还在《解放军报》辟有专栏纵论书法,出版了五部报告文学和散文作品集。

  书法大师李铎曾在某场合赞扬丁嘉耕为人和善,从不贬友人,是人品和书品兼修。1976年还是守岛战士的丁嘉耕曾两次前往杭州向沙孟海求教,都吃了闭门羹。丁嘉耕带上自己的10余幅书法作品,第三次又来到沙老住所,终于精诚所致,沙老拿起狼毫小楷,一笔一画地指点丁嘉耕的作品,从此,丁嘉耕成为沙老的忘年交。

  丁嘉耕作为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已在北京地铁和三环路上多有展示。他说,书法在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中最有传承价值,应该伴随书法教育世世代代延续下去,让城市的街头成为书法艺术的长廊,书法作品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道风景。

  (作者为瞭望周刊社副总编辑) 来源:财经国家新闻网 

周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