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上一篇 | 下一篇

砚池起舞墨点人生 书法家李振亚谈人生和书法养生

  投笔从戎 辗转赣州

  李振亚出生在安徽省利辛县胡集镇的一个郎中家里,幼承家学,六岁习书。说起他怎么来到赣南时,李振亚饶有兴趣地给我们讲述了这段历史,抗日战争时期,李振亚投笔从戎,加入了赵君迈率领的某团,因为写得一手好字,当了文书。

  后来,赵君迈出任湖南省衡阳市市长,李振亚也随即在衡阳市政府兵役科当差。衡阳沦陷,李振亚南下到了广东曲江(今韶关)。当时在衡阳的李振亚就和正气日报副刊编辑王西彦有过信稿往来。与难民一起挤在曲江一个小旅馆的李振亚,想起王西彦,于是决定取道赣州。抵达赣州后直奔濂溪路正气日报社找到了王西彦。当晚,王西彦领着他去见正气日报社社长,也就是当时赣州专区的专员蒋经国先生。因为蒋经国与衡阳市市长赵君迈的交往,李振亚在衡阳曾与蒋有过一面之交。经王西彦一介绍,蒋便记起来了,当即写了一张便条,要他去找总编辑曹聚仁(曾任暨南大学教授,主编过左翼文坛很有影响的刊物《涛声》、《芒种》)。就这样,他便到《正气日报》内务部工作。由于他古文、书法功底深厚,很快熟悉了报社编务,后来成为管理部主任。日军占领赣州时,李振亚随《正气日报》迁至广东梅县。

  抗战胜利后,李振亚又回到赣州,主编《大赣晚报》。说到这些历史,李振亚如今还清楚记得当时解放军进城时,他还在《大赣晚报》发表了《欢迎解放军进城》的文章,受到了军队领导的高度评价。

  砚池起舞 墨鉴人生

  李振亚因为历史选择了赣州,因为书法在赣州成名成家。解放后,他负责筹办赣州第一家电影院,出任赣州电影院院长。后来,他先后调到赣州一中、赣州五中从事语文教学。“辛苦寒灯数十霜,磨墨墨磨感深长;笔从曲处还求直,意欲圆时顿觉方。”“十年浩劫”李振亚被诬为蒋经国留下的特务,曾关进“牛棚”三年零六个月,受尽了磨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振亚再次感受到春天的温暖,重新焕发了艺术的青春。他不仅坚持临池习字,而且热心辅导,不计报酬。开始是在政协民建办班,原计划招收50人,两天就有70多人报名。一连办了四期,没有领取一分钱讲课费。后来团市委、冶金学院(现江西理工大学)、赣南画院都相继邀请李振亚授课。生活的磨砺,造就了他高尚的艺风艺德,他也因此被选为赣南书法研究会(现市书法家协会前身)会长。

  提到李振亚的书法风格,许多行家都投以羡慕而赞许的目光。李振亚在书法艺术领域辛勤耕耘了90多年,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而且还有艺术的创新。耄耋之年的李振亚在全国独创了“左右开弓”反正书法,右手写正书,左手写反书,规矩中求奔放,洒脱中求自我。记者有幸亲眼目睹李振亚“左右开弓”的场面,看似漫不经意,一笔一画轻松自如,实则倾注了他几十年的功力,真正做到心手两忘,出神入化。同样,李振亚独创的“李氏圆体”更是一绝。

  李振亚一贯保持平民心态。贯穿其书法中的朴实无华、平淡自然的风格,与他现实生活中的追求一致。环顾书房四周李振亚的作品,字字有金石之风,行行如刀刻斧斫。新中国成立初期,“赣西南行政公署”巨幅榜书,以及后来赣州市区许多商号、牌匾多出自李振亚之手。


32/3<123>
周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