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上一篇 | 下一篇

秦《东观刻石》碑“复原”记 追寻秦碑踪迹



  丛天礼在京期间,经常奔波于北京等国家图书馆、博物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拜访相关文物、文字专家。

  秦七刻石上的碑文是秦篆 (即小篆)的代表之作。从目前的史料上看,秦篆一般铸刻在铁器及度量衡器、符印、货币、诏板上。字体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构端正,分行工整,为小篆的精华和代表。

  而秦《东观刻石》碑上的篆字笔画均为线条,粗细一致,圆起圆收。字体端庄严谨,有实有虚,疏密得当,从容平和且劲健有力,“画如铁石,千钧强弩”。字的结构上紧下松,垂脚拉长,有居高临下之态。碑文在章法上排列整齐,规矩和谐。这种整齐划一的风格与秦朝的政治理想是一致的。

  《东观刻石》在威论证定稿

  秦始皇两次驾临荣成成山,留下了秦代立石、《东观刻石》及李斯手书“天尽头”石刻等遗迹。但这些遗迹,随着数千年的岁月消磨,难以觅到踪影,尤其是《东观刻石》碑,早在秦亡后就被损毁。而秦始皇用以炫耀他统一六国功业的秦七刻石碑,却是秦文研究的一个代表。

  1999年秋,丛天礼与北京的十多名秦文专家在威召开秦七刻石碑文论证会。

  在中国秦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著名文字学家、篆书家李文放先生主持的论证会上,经过中国秦文研究会专家张政烺、李学勤、傅学苓、刘宗汉、史树青、林云、曾宪通、高明、李零、赵平安、罗琨、童超、周植桑等知名专家、教授、学者论证,定下了《东观刻石》碑文稿。李文放先生还执笔临书了碑文。

  秦《东观刻石》碑,又称《之罘东观刻石》。汉代以后,也有人把《东观刻石》与《之罘刻石》两个刻石称之为《之罘二碑》。

  秦《东观刻石》碑文为秦篆,也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标准小篆字体,全文223字(秦二世诏书在内)。其解读的主要内容为:先歌颂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功绩,再歌颂六国统一后采取了从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加强国家统一的具体措施。

  秦《东观刻石》碑文为小篆,文字为:维廿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之罘。

  在中国秦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著名文字学家、篆书家李文放先生的指导下,丛天礼与众多专家、学者为伍,开始了对《东观刻石》碑文的考证。经过近九年的时间研究考证,一部用秦文小篆书写的秦《东观刻石》碑文,终于在威海得以论证定稿。

  《东观刻石》碑要立在家乡


32/3<123>
周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