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上一篇 | 下一篇

秦《东观刻石》碑“复原”记 追寻秦碑踪迹

2000多年前,秦始皇为宣扬功绩,展示皇威,曾两次驾临荣成成山,立起《东观刻石》碑。

  然而,珍贵的秦《东观刻石》碑在数千年的风雨剥蚀中荡然无存,成为千古遗憾。

  中国秦文研究会副会长、威海市秦文研究会会长丛天礼,八年前义无反顾地从北京回到家乡威海,复制完成秦《东观刻石》碑……

  2008年7月1日,天空下着小雨。送走来此参观的人后,丛天礼坐在昆嵛山的大山深处,凝望着一块早已完工的秦《东观刻石》碑,脑海中又浮现出他曾经为复制秦《东观刻石》碑所经历过的点滴往事……

  追寻秦碑踪迹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他五次出巡全国,立起秦碑七刻石。秦碑七刻石中有五块碑立在山东。

  秦始皇曾两次驾临荣成成山,并刻下《东观刻石》碑,以示纪念。它是秦碑七刻石之一。

  随着数千年的岁月消磨,最能代表其功绩之一的《东观刻石》碑,是秦文研究的一个代表,如今却觅不到踪影。

  为了再现秦《东观刻石》碑,还原这段历史,让人们对秦《东观刻石》碑有所了解,2002年秋,当时在北京工作的42岁的丛天礼不顾朋友们的劝说与挽留,千里迢迢从北京回到了威海。

  回到家乡后,丛天礼便直奔荣成成山头。

  在荣成成山头秦代残碑前,丛天礼心潮澎湃,仿佛回到二千多年前的秦代,看到秦始皇东巡时的威武身躯,以及由丞相李斯等大臣撰写、工匠们雕刻的立于成山头的秦《东观刻石》碑……

  早在1999年春,时任山东省历史学会会员、孔子学会理事、威海文史书社经理的丛天礼,离开威海,到北京出任中国秦文研究会副会长兼对外联络部部长,开始了他的秦文研究生涯。

  丛天礼的秦文研究,从秦篆开始。

  秦篆又称小篆,对汉字的规范起了很大的作用。秦统一后,丞相李斯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画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小篆线条圆匀,字呈竖势,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因而深受秦始皇的青睐,把它定为文字“国标”,通令全国使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秦篆这种标准字体,书体更趋简化,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楷、隶、行、草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据丛天礼介绍,秦篆的代表之作为秦七刻石。秦七刻石,也称秦七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次出巡,每到一地,由群臣为其歌功颂德而勒石立的七块石碑。秦七刻石碑文是在石鼓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碑系开山之作。其传世代表作有《泰山刻石》残部,仅存10字;《琅琊刻石》残碑存有十三行八十四字。另外,《琅琊刻石》真迹拓片,《会稽刻石》《峄山刻石》后人摹刻本存世,为丛天礼提供了考证、研究《东观刻石》碑文的范本。秦七刻石碑对今人研究秦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31/3123>
周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