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隍庙豫园的楼匾楹联



    楼匾楹联的导游作用 

    上海老城隍庙豫园作为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其楼匾楹联亦起着不可或缺的人文导游作用。当人们或徜徉在湖心亭中的九曲桥上,或是漫步在琼楼玉宇、雕梁画栋的商店之间,或是小憩在豫园的流觞曲水亭畔,那映入眼帘的楼匾楹联不仅可以鉴古观今、遐思无限,而且可以使人游兴倍添而情趣盎然。 

    海上书坛耆宿蒋凤仪所书九曲桥中间的“湖心亭”三字,老笔纷披而气度雍容,此系上海最早、最老亦最有名的茶楼,也是整个老城隍庙中景色最优美之地,此匾内蕴着浓郁的沧桑之气。这座建造于清咸丰五年(1855)的茶楼,原系明代潘氏豫园的重要景点,当时是建在一个四面临水的小岛上,潘氏在《豫园记》中载:“池心有岛横峙,有亭曰‘凫佚’。”后潘氏家道中落,湖心亭由经营青蓝布的祝韫辉等布商购得,重建于湖心,并造了石柱木栏的九曲桥,湖中遍植荷花。当时的“竹枝词”唱道:“豫园花木未荒芜,九曲桥边似画图。一矗湖心亭屹立,居然风景赛西湖。”后几经易主,被商人刘慎良改名为“宛在轩”茶楼,这位儒商在茶楼中摆上了红木桌椅,挂上了名人字画,提升了服务档次。当时老城隍庙的茶楼有十多家,而湖心亭是人气最旺的,品茗赏景、以茶会友、声名远播,成为豫园的一处胜景。 

    而由同治甲戌状元陆润庠题写的“童涵春堂”是块百年老匾,童涵春作为上海最老的中药店几经兴衰沧桑。早在清乾隆年间,老城厢小东门有家小中药铺名为“竺涵春”,由于生意清淡而在乾隆四十八年(1784)被宁波商人童氏收购,更名为“童涵春堂国药号”。童氏从经营药材生意批发起家,因而批发、零售都做,并请了坐堂医生,使“童涵春”迅速崛起。清同治二年(1863),童氏第四代掌门人作了极大的开拓,在上海开出多家分号,并购买了用于海外贸易的4艘大帆船,把国药销往东南亚。为了进一步提高“童涵春”的社会声誉和地位,掌门人以百两白银作润笔,请陆润庠题写了堂名,制成金字招牌高悬于门庭,成为镇店之宝。在“文革”中此匾亦难逃厄运,险些被当作垃圾处理掉,正是一位颇有人文精神的市民的收藏保护,才在大地回春后重见天日。 

    老城隍庙豫园的楼匾楹联系统而全面地展现了海上翰墨雅韵,生动地凸显了老城隍庙豫园的历史长卷,弥足珍贵。



33/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