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隍庙豫园的楼匾楹联

  上海老城隍庙豫园,不仅景色旖旎,有华堂朱轩、嘉树奇石、曲水回廊,尽显“江南名园”雅韵。亦有古邑老庙、万商云集、美食荟萃,凸显“海派文化”风范。“去白相(玩)城隍庙”豫园,不仅成为上海市民难忘的人文回眸和生活形态,也是海内外宾朋申城之行的旅游首选和留恋之地。老城隍庙豫园可以讲是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人文标志和文化名片。 

    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往往构成了这座城市最具有个性化的城市美学底蕴和城市文明记忆,具有长期打造性和不可替代性。“人们的生活与其所在城市在一个社会、文化和自然的系统中结合在一起”。上海老城隍庙豫园集邑庙、园林、建筑、商铺、美食、旅游等为一体,从而综合构成了一种上海历史的物化展示和上海城市文明的视觉演绎,而遍布于老城隍庙豫园的楼匾楹联正昭示着这种悠久的史迹和丰逸的文脉。作为华夏艺苑中的一枝奇葩,楼匾楹联集各体书法、诗词题吟等为一体,可谓是“书以抒怀,文以兴游”。特别是上海老城隍庙豫园这样一个十分著名而经典的旅游胜地,其楼匾楹联更是集中了几代书法前贤名家的笔墨,这是岁月传承馈赠的艺术瑰宝。 

    上海老城隍庙豫园楼匾楹联笔墨精湛、气韵生动、风格多元,典型地展现了海派书艺,这也是老城厢漫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所涵养,由此我们应追溯和确认这样一个史实:即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海派书画,就是以老城隍庙豫园为发轫之地。在清同治、光绪年间,以胡公寿、任伯年、蒲作英、虚谷等为代表的海派书画家长驻于此,并创办了沪上第一个民间书画团体: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在其后的宣统年间,高邕、吴昌硕、王一亭等海派书画家又在此创办了豫园书画善会,使这块钟灵毓秀之地翰墨飘香、丹青瑰丽,弥散出勃发的艺术氛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楼匾楹联的历史意义 

    老城隍庙豫园楼匾楹联作为物质文化载体,汇集了园林文化、民俗文化、商业文化、餐饮文化、市井文化诸因素,因而具有独特而丰厚的文化构建意义。那一块块楼匾,一副副楹联,是真实而客观的历史标本和人文记录。 



31/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