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红船晚泊真如梦 花部重兴定有时

  传·承

  希望正规的粤剧课程走进高校

  ◎传承人:倪惠英(广州粤剧院院长,53岁)

  从一名普通的粤剧演员到广州粤剧团团长,再到省剧协主席……登上粤剧舞台近40年的倪惠英表示,这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更多的工作。

  “我从小渴望成为一个歌唱家,没想到糊里糊涂进了粤剧的门,而且一发不可收”倪惠英说,她8岁在中山纪念堂参加《东方红》演出,15岁起出演粤剧主角。

  不少人认为,她获得“金嗓子”、“小曲王”这些名号是因为天赋过人,但她却说,自己取得的成绩来自每天的刻苦练功和对粤剧的热爱。回忆起最初的演出,倪惠英说,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广州,可以说是一票难求。“很多人都是打着火把,爬山过来看!”然而改革开放以后,“多元文化的时代到来。对粤剧冲击很大,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自己就感觉到观众锐减”。

  有一些年轻观众认为,粤剧已经过时,是老人家的艺术。倪惠英对此持否定态度,“这是一种偏见,他们不了解,所以不喜欢。”她认为,城市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远离,是粤剧市场日益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几年,倪惠英一直在坚持操办“大学生走进剧场”活动。“应该为我们的粤剧做点事,让年轻一代认识它,喜爱它。”她先后到过中大、华工、华农、广州美院、华师等高校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刚开始,我们的粤剧表演是求着学生们来看,现在情况刚刚相反,有学生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时尚”。

  说起对粤剧的感情,倪惠英尤为激动,“不管你懂不懂,只要是广东人,一听到粤剧必然能感受到一种民族的灵魂。那是与生俱来的,那些细胞已经与我们的血液融为一体。”

  倪惠英一直希望,正规的粤剧课程能逐步走进高校。“不是要人人懂得唱曲,而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粤剧,认识民族的艺术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