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上一篇 | 下一篇

历史上的富阳籍书法名家

钟灵毓秀之地,自然人文荟萃,富阳籍的书法家自然也是名人辈出。

唐人注《述书赋》两卷,首见张彦远辑编《法书要录》卷五、卷六,记述上古至唐肃宗乾元年间凡十三代近200多位书法家和相关人物。这其中,就有两位被明确记述为“富阳人”的重要人物:一位是南朝梁代的著名书画鉴定家满鶱,一位是初唐时代的著名草书家、书论家孙过庭。

满鶱(生卒年不详),传世文献多作“满骞”。曾官“句章令”(会稽郡句章县治在今浙江宁波鄞江镇),南朝梁代内府负责书画鉴定的重要人物,或由梁入陈仍行其职。《述书赋》卷下记:“押署缝尾,则僧权似长松挂剑,满骞如盘石卧虎。”句下注:“徐僧权,中山人。满骞,富阳人。”唐人徐浩《古迹记》、韦述《叙书录》(《开元记》)、卢元卿《法书录》、韦续《墨薮》卷二《唐朝书法第二十一》、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叙自古跋尾押署》和宋人王溥《唐会要》卷三五《书法》、欧阳修等纂《新唐书·艺文志》卷一等,均有记载,可见其所题押署在唐时并非鲜见。其押署书迹,被认为“如盘石卧虎”,历代无异议。

另一位书法大家孙过庭(约646—690)活动于唐高宗、则天武后朝(垂拱),是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书论家与草书家之一。《述书赋》卷下注云:“孙过庭,字虔礼,富阳人,右卫胄曹参军。”传世《书谱》(《书谱序》)为中国书法史显赫巨迹,墨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署曰“吴郡孙过庭撰……垂拱三年写记”。

比较复杂的是孙过庭的身世与籍贯问题。因新旧两《唐书》无传,孙过庭事迹史料无见。两宋以前,除了《书谱》本身的信息和《述书赋》并注以外,张怀瓘《书断》、吕总《续书评》,韦续《墨薮》、朱长文《续书断》、米芾《书史》《宝章待访录》、宋内府《宣和书谱》、岳珂《宝真斋法书赞》等偶有涉记,但名字、籍贯互有出入,生卒年则无考。我们认为,以《书谱》自署“吴郡孙过庭撰”为主要依据,孙过庭“字虔礼”之说更合著述署名之例。富阳(富春)自东汉至南朝宋、齐时代多为吴郡属县,富春孙氏汉末年以来即为望族,故“吴郡”为郡望,《述书赋》所称“富阳”为籍贯,而《书断》所称“陈留”(河南开封)为寄籍。因此,《述书赋》所注“孙过庭,字虔礼,富阳人”是最为符合历史的说法。

韦续《墨薮》卷一《书品优劣第三》列“草书十二人”,以张旭为第一,孙过庭为第二,并认为孙过庭草书如“丹崖绝壑,笔势坚劲”。在宋代,孙过庭得到米芾和宋高宗等人的高度推扬,从此,他作为王羲之书法的主要衣钵传承者的地位得到确立。

谈论富阳书法,董氏父子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董邦达(1696—1769),字孚存,又字非闻,号东山,雍正十一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卒葬富阳新桐乡包家淇村,乾隆帝赐墓碑,谥文恪。董诰(1740—1818),字西京,又字雅伦,号蔗林,一号柘林,邦达长子,乾隆二十八年金殿传胪,官至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充上书房总师傅,以太子太保大学士致仕。卒葬于富阳新桐乡蛇浦村,谥文恭。父子二人,接续为乾隆、嘉庆二帝的文学侍从,内廷书画供奉长达七十余年,可谓是艺术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书画家。

董氏父子的传世书迹大约有三百余种,这其中有较多数量是绘画作品的自跋和清内府珍藏法书名画的题跋。以法书题跋为例,乾隆以王羲之家族三帖贮藏“三希堂”中,曾命董邦达绘图以志,并命董邦达在《王珣伯远帖》卷尾余纸上作山水长卷,图后有董邦达隶书题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册,董邦达有题跋,董诰也曾三次奉敕敬书乾隆帝的御制诗跋。

除墨迹之外,二董书法还有刻帖、碑志、题榜、楹联、砚铭、琴铭等传刻书迹。二董题榜匾额,在家乡富阳各地发现较多;所题砚、琴铭辞,多见诸清内府珍藏古器物。值得一提的是,董诰奉敕所书楹联、屏风等,曾多件运用于北京故宫(紫禁城)、沈阳故宫(奉天行宫,图13)、承德离宫(避暑山庄)等地。

胡震(1817—1862),初字听香、听芗,改字伯恐、不恐,号鼻山,别号胡鼻山人、富春大岭长,富阳庆护里(今环山乡诸佳坞村)人。弱冠既留心篆刻,亦习画,入庠后不喜制艺,却致力于书法,搜藏碑帖拓本甚富,故终身布衣。其书法早年习欧,后改习颜,得力于《大字麻姑仙坛记》。大约在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二十五年乙巳间,胡震到杭州结识了钱松,见其所作印章,大为叹服,从此很少为人刻画金石,一直要到咸丰十年(1860)移居上海以后,才应沪上友朋之请而复行铁笔应制。

胡震金石书画之名,显于沪上。其因避乱,侨寓上海,一度在应宝时幕府。在上海,胡震通过应宝时(敏斋)、胡远(公寿)等结识了更多的海派金石书画家,进而深究篆籀、八分、六书、小学。胡震收藏金石碑版在上海时期达到顶峰,据说其在上海的居室,几榻、屏幛皆秦汉碑版,古趣盎然。现藏国家图书馆的整纸善拓《始平公造像记》,即为胡震旧物。其晚年篆、隶,远宗秦汉之外,又明显受到了流行一时的邓石如、何绍基乃至杨见山书风的极大影响;而其晚年行书、楷书也颇高古,小楷是取法黄道周一路,行书则是取法邓石如一派的碑学书风。在海上,胡震书法篆刻受到海派后生、后来的西泠领袖如吴昌硕、吴隐辈的大力推扬,又因与吴昌硕辈关系密切的日本金石书画家河井荃庐的推崇,在晚近日本书画篆刻界有较大影响,大量作品流往日本,青衫山雨编著《明清书道图说》时刊载有多件。

胡震身后声名寂寥。尽管时人有“(胡震)书法第一,铁笔(篆刻)次之”之评,但胡震主要名声多在篆刻一艺上,故《书林藻鉴·书林纪事》《中国书法大辞典》等无传,沙孟海编著《中国书法史》图录也未收,《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无作品图版。《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据《广印人传》《海上墨林》《寒松阁谈艺琐录》以及蒋敦复《胡鼻山传》出其小传,吴昌硕、沙孟海均对其篆刻给予高评。2007年冬,时值胡震诞辰一百九十周年,富春印社在家乡举行系列纪念活动,并将胡震书画篆刻作品和研究文章结集为《一角富春山》出版,胡震研究有望深入。

 


周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