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起:实现对总书记的承诺

  2004年10月2日,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挂甲峪村党支部书记张朝起和另外4位基层干部一起,与胡锦涛总书记进行了座谈。

  在发言中,张朝起向胡锦涛做出了一个承诺,那就是5年内让挂甲峪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万元。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之际,张朝起突然有股冲动想提笔给总书记写封信,告诉他当年的承诺实现了。


 白手起家 夯实基础

  京郊农村挂甲峪,三面环山,全村146户,460多人。人口不多,面积不小。这个曾经“石连天、荒坡地,有女不嫁挂甲峪”的地方,从1987年开始,在张朝起的带领下,开山修路,蓄水种树,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型的山区致富路。经过10年建设,挂甲峪的经济基础逐渐坚实。

  1997年,张朝起拿出家里仅有的4000元储蓄,卖掉村办企业惟一一辆桑塔纳轿车,发动群众义务劳动,用3年时间,愣是在荒山秃岭上,建起塘坝两座,修建水窖156个,铺设地下管道6250米,栽下桃树10万株,在1万亩的山场上铺就35公里盘山水泥路,实现人均收入6200元。挂甲峪的变化翻天覆地:山清水秀、林木葱茏、大桃飘香、六畜兴旺……家家富裕,户户有钱,成了连续多年的先进村。

  发展到这般田地,张朝起没有满足,他看到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限制。“包产到户以后,人均只有几分地。”一家一户的家庭承包经营规模过小、过度分散,“一棵树三根杈,一家一个杈。农活连驴都使不上,得靠人去耕种,更谈不上规模化经营问题。”张朝起说,村集体建厂、修路、造林、修建水利设施等需要占用个人承包土地的时候很容易引起矛盾。因此,他动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外出考察,以求解决挂甲峪百年大计问题。 



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