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书皆老 翰墨芳香

冯兆荣

为纪念阳江市老年书画家协会建会20周年,经过较长时间的筹备和精心策划,由朱森林同志题签、林少春同志作序的《阳江市老年书画家协会建会20周年会员作品集》终于出版了。

集子共载入书法95幅、画34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亮点纷呈,且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堪称佳作。

我本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认真拜读了集子中的作品,很受启发、获益良多。下面试图就老年书画作品的若干特点进行浅析,谨祈大家批评指正。

一、个性鲜明,风格各异

集子中的书法作品,珠圆玉润、秀色可餐者有之;铁划银勾、浑雄苍劲者有之;洒脱飘逸、豪迈奔放者有之;结构严谨、章法有度者有之......

吴仕凯先生的书作,字如其人:温文尔雅,气静神闲。所写书法效“二王”书风,字体珠圆玉润,苍劲有力、大气磅礴,柔中有刚,清雅俊秀、超凡入化,形成了运笔流畅、潇洒自如、追求个性化和自由抒写的心态,达到了“通会之际,人书皆老”的境界,真可谓匠心独运,巧夺天工。

 

谢彦浦先生的书作,受晋唐楷书和魏碑的影响,用笔严谨而又开拓,形成了法度严谨、格调清新,开张、强健、瘦劲的风骨,达到了古朴凝重的艺术高度。

廖大凡先生的草书作品,用笔精微、刚柔兼济、方圆有度、结体舒展有致,章法气派贯通,富于节奏感;且骨力雄健,洒脱豪放,字体大小变化丰富,呈现出笔酣墨饱的韵味。

何业强先生临池日久,博学广汲、厚积薄发。他的行草书驾轻就熟,天趣自然、布局巧妙、错落有致,总体章法疏密有致,虚实相生,极具层次感,起伏跌宕的结构和线条构成了丰富的节奏感和艺术韵味。

梁永兴先生的隶书作品,较好地掌握了“蚕头雁尾”这一技法,笔画工整、线条匀称、法度严谨、一丝不苟、形神兼备,且古风古韵,足见其临池有年,功力不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谢维祥先生的篆书,既遵循篆书写法,又富于创新求变,字体沉雄稳健,老辣精到,可谓亦书亦画,颇具灵气,达到了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境界。

二、重在参与,贵在坚持

从大量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们的书作都是经过多年的历练而成,并非一日之功。如廖绍其先生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行草书艺。他的书法颇具颜风柳韵,字体灵动峻拔,笔力雄强,达到了气贯万千的超然境界。俗话说得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假以时日,自有长进。从中我们得到有益的启示:一是“学术有专功”,书画艺术博大精深,学好书画要掌握书画艺术的特点和规律,要扎稳基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二是要刻苦用功,勤学苦练,从基础做起,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三是学书法既不能无根无据、无祖无宗,胡编乱造,也不能“恪守一家,别无他店”,毫无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而应以一家为蓝本,博采众长,集各家之长为己用,形成自己的风格,独树一帜,使之造成既是“他”而又不是“他”的艺术效果;四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多看、多学、多写,并要有书论的指导和名师的指点。

 

三、培养兴趣,用心投入

学书画如同学其他艺术一样,首要对这门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愿望和执着的追求,才能钻得进、学得好、跳得出。

谭耀邦先生退休后,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学书练字作为健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一门功课,并以此作为抒写胸臆,寄托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于是,他先学颜体,再习欧体、柳体,然后又临摹魏碑,每天坚持练上三四个小时,终于在短短的几年就获得丰硕的成果。如今,他的书法造诣颇深,他的作品曾参加省老年书画家协会优秀作品展。可谓大器晚成,令人折服。

陈家强先生从军从政多年,期间潜心研究书艺,尤其是近年对隶书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取得长足的进步。他的隶书布局精当,结构严谨,大方得体,行笔娴熟,笔法酣畅,字体俊秀清雅中见老练、稳重。

四、不懈追求,精益求精

集子中的书画作品,既是他们的汗水和心血的结晶,也是他们目前的巅峰之作,反映出他们当今的书画水平。

国画家陈略先生的榕荫曲———九牛图,把牛与牧童融为一体,构图精妙,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动静自如,枯湿得当,虚中有实,浓淡相宜,笔画精到老辣,出神入化,含义深邃,独领风骚,把九头形态各异、各具个性的耕牛,画得牛气冲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堪称精品。他的画作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收藏者众。由此可见,陈老对画艺不断探索与追求,不断向更加完美的境界升华。

林和希先生的“一级国宝”图,内涵丰富,构图讲究,布局得当,用笔脱洒流畅,且苍劲老练。在艺术技巧上,较好地处理好主与次、远与近、疏与密、浓与淡、枯与湿、动与静、工笔与意笔的关系。他把林、山、石、水、虎熔于一炉,既有浓墨重彩,又有轻描淡写,把虎这一主题画得虎虎生威、活灵活现。

纵观集子中的书画作品,可以说美不胜收,但从更高的要求看,也有美中不足。一是有些作品在章法技巧上仍有待改进和提高。二是个别画作在构图和层次感上仍值得斟酌。


总之,这本书画作品集的问世,是彰显20年来老同志辛勤笔耕的丰硕成果,是对老同志书画作品的一次检阅,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好机会,是献给建国六十华诞的一份厚礼,难能可贵,可喜可贺!


周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