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剧场与香港的舞台表演艺术

上月二十七日请了半天假,到高山剧场参加粤剧发展谘询委员会场地小组实地视察改善工程的行程。这里稍作澄清,我是以个人身份加入粤剧发展谘询委员会,虽然属义务工作,也要向我所任职的电台计办申请手续,开会时间若和办公时间冲突,便需申请假期。

 最重要是我在粤剧发展谘询委员会的发言,只是一己之见,并不代表工作单位的立场。所以朋友若发觉我「讲一套,做一套」,便不要惊讶,始终我也只是打工仔一名。

 闲话说过,还是回到高山剧场的课题。二十七日的视察活动包括:(1)审视公园入口广告灯箱的设计;(2) 检视剧院新座椅的样板;(3) 视察有盖行人通道的工程进度及新翼工程地理位置。

 感谢当天在炎炎夏日向我们详细介绍工程进展的各政府部门,他们认真的工作态度是高山剧场的改善工程相继顺利落实的主要动力。

 当日一行人中的场地小组召集人梁汉威赞扬高山剧场的音响效果很适合粤剧演出,如果剧院的两边墙壁挂上有戏曲的装饰,便俨然一个戏曲剧场。

 另一位同行者「八和」总干事丁羽说有一段时期话剧界也常在高山剧场演出,后来各区的文娱中心多了,才少了话剧团租用高山。

 他们的说话勾起我脑海中二十多年前的光景,原来我是见证?高山剧场的发展历史及它与本地表演艺术的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中,高山剧场还是半露天的表演场地,很多本地乐队都爱在这里举办音乐会,像「太极」、「Beyond」、「达明一派」等都曾受电台邀请演出,所以我也曾参与部分音乐会制作工作。由于乐队的音量强劲,往往在音乐会进行到中段时,便有警察来找我,说接获附近的居民投诉受骚扰,劝我们降低音量,当然少不了是记下我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

如何为高山剧场重新定位

 1993年,「粤剧之家」受市政局邀请成为高山剧场的合作伙伴,推行为期三个月的实验计划,希望把这个剧场打造成粤剧主题剧场,可惜以失败告终;所以「粤剧之家」之主事人阮兆辉最反对把高山剧场定位为戏曲中心,恐怕自此削弱戏班租用康文署的其它场地。

 到了九十年代中,不知是太多居民投诉,抑或是蚊患严重,又或是炎夏高温影响器材运作,高山剧场改建成封闭式表演场地,加装空调,演的和看的都舒服得多。

 但交通不便和舞台设施不足,只有一些中、小型话剧团会选择在高山剧场演出。到九十年代中,如丁羽兄所说,话剧团可租用交通方便的各区文娱中心,高山剧场当然被打入冷宫。及后,高山剧场曾一度成为地下乐队的演出场地,但热潮过后,便无以为继。

 可以说,高山剧场在过往本地舞台表演艺术的发展中,扮演失败者的角色,未来能否反败为胜,就全看高山剧场「内」、「外」员工是否通力合作,为高山剧场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