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处在最好时期?

近期,有关中国文学的两个说法引人关注。其一是王蒙说“中国文学处在最好时期”,惹来质疑声声。有人说其实现在中国文学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差的时期”,也有人说是“最好蒙的时期”。其二是日本翻译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者谷川毅说的:“客观地说,能够进入日本文学评论界视野的中国作家非常有限,我认为,真正被日本文学界关注的只有三位,包括莫言、阎连科和残雪。”他是不久前在参加第二届当代中国文学高峰论坛(大连)时说的。

  两人的说法虽不是出自同一时间同一场合,但都评说的是当代中国文学,可以联系起来考察。中国文学现在是否处在最好的时期,谷川毅的说法也许有助于我们的判断。

  王蒙本月18日在法兰克福文学馆演讲中说,“中国文学发展很快,读者的口味发展得也很快,但不管对中国文学有多少指责,我只能说,中国文学正处在它最好的时候”。因为中国现在有上百种文学刊物,诸多作家在从事纯文学创作,全国每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有上千部之多,中国可算是全世界的文学大国。有些在新中国历史上曾被严厉批评过的作家,如今不仅作品接连出版,并且还受到了当下读者的喜爱和欢迎,比如梁实秋、徐志摩、沈从文、张爱玲等人的作品。

  文学刊物或文学作品数量多,这是事实(实际上多的是“文学作品”,文学刊物不见得比以前多);但这只是市场的表象,作品质量并未水涨船高,人们更多看到的是泥沙俱下,“文学垃圾”比比皆是。胡适等作家的作品成了畅销书。这不是本该如此早该如此吗?王蒙立论的两个依据,其实只着眼于当下文学出版市场的表象,与文学真正的繁荣昌盛、名家大作层出隔得远着呢。

  再看看谷川毅的说法。1994年谷川毅在日创办了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艺术的杂志《火锅子》。2004年,在《火锅子》上开设了“华语文学人物”专栏,每期选择一位当代重量级作家、两位当代年轻作家、一位诗人和一位评论家,向日本读者介绍他们的作品和成就。然而,在谷川毅看来,中国依然缺乏顶级作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部分作家不具有开放感,他们是封闭的,而不是向世界打开的。”“一些作家发现不到内心深处的东西,特别是年轻作家。我们《火锅子》里曾经推出过中国‘80后’作家专辑,不过,几乎没有什么反响。”在王蒙看来发展很快、作品很多、处于最好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谷川毅10多年关注研究,却从中挑不出几位好作家来。

  中国作家不具有开放感,其作品缺乏一种可以直达内心深处的力量。谷川毅指出了造成当下中国文学创作质量贫弱的两个原因。这样的作家作品再多,无非是数量的增加,造成表象的出版物市场的繁荣,和一堆堆的“文学垃圾”。更何况,梁实秋们作品的热销畅销,又怎能掩盖得住当下优秀文学作品的稀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