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十大好書”評選揭曉

 

由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舉辦的“2009年度十大好書”評選結果日前揭曉。23位來自全國知名讀書媒體的主編和讀書界專家學者指出,這份獲選書單相比往年更具兼容性、權威性、引導性,充分體現出了2009年中國出版業的狀況和值得尊敬的成就。

《常識》梁文道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版

本書為95港鳳凰衛視評論員梁文道先生近兩年來撰寫的時評文字結集,談及政治、民主、民族、教育、新聞自由、公民道德等社會諸多方面。文字風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論述簡潔有力,往往一針見血命中問題之要害,其文字在帶給讀者閱讀快感之餘,還催人省思,給人啟示。本書名曰《常識》,正如梁氏自言:“本書所集,卑之無甚高論,多為常識而已。若覺可怪,是因為此乃一個常識稀缺的時代。”

《萬有引力之虹(【美】品欽著,張文字、黃向榮譯,譯林出版社2009年1月版)

小說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的V2火箭頻襲倫敦,英美諜報機關發現美國的一位情報軍官發生性行為的地方往往是火箭的落點,便對這種現像進行研究,由此吸引和牽連了許多人和事。小說的中心意像是火箭。所謂“萬有引力之虹”即指火箭發射後形成的拋物弧線,作者同時用它來像征死亡,像征現代文明不可避免走向毀滅的軌跡。《耶魯評論》如此評論:“這部小說是現代文學和現代科學的一次水魚結合,完美地闡釋了現代歷史和歷史觀的進程。20世紀很少有書能夠像本書一樣觸及如此的廣度和深度,更不用說在這樣精妙的結構中體現出對我們這個世界恢宏的視野。”

《蒙田隨筆全集(【法】米歇爾‧德‧蒙田著,馬振騁譯,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3月版)

作者是法國文藝復興後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也是一位人類感情冷峻的觀察家,1572年開始撰寫被稱為“16世紀各種知識的總彙”的《隨筆集》。《蒙田隨筆》共3卷,107章,問世400多年來,先後被譯成幾十種文字,作為一部哲理散文,《蒙田隨筆》不僅在法國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散文史上也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隨筆》博大精深,可謂內容豐富、思想深邃、文筆精美。就翻譯而言,其人其思其文具有獨特個性與魅力,加之古老典雅的語言風格,殊難理解與翻譯。馬振騁先生知難而上,以其深厚的中法文素養、豐富的翻譯經驗和老道的譯筆,闡釋蒙田,再現蒙田,讓蒙田的生命在中華文化語境中得以再生和延續,為中國讀者理解蒙田、欣賞蒙田提供了新的可能,開拓了新的天地。

《小團圓》(張愛玲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年4月版)

這是張愛玲最為神秘的作品,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創作至去世前一直未能完成,在之前手稿也從未曝光,僅有好友宋淇、臺灣皇冠文化集團社長平鑫濤等少數人看過手稿。作品可以看作是張愛玲本人自傳性的小說,她以自己的人生經歷為藍本,用文學的手法敘述了傳奇一生。小說以一貫嘲諷的細膩工筆,刻畫出張愛玲最深知的人生素材,在她歷史中過往來去的那些辛酸往事現實人物,於此處實現了歷史的團圓。那餘韻不盡的情感鋪陳已臻爐火純青之境,讀來時時有被針扎人心的滋味,故事中男男女女的矛盾掙扎和顛倒迷亂,正映現了我們心底深處諸般復雜的情結。

《認得幾個字》(張大春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版)

這是著名小說家張大春繼《聆聽父親》之後的溫馨逗趣新作,由89篇獨立的小短文構成的散文小品集。在文中,張大春以父親的口吻與視角,在日常與孩子們的交流片段中向孩子們解說漢字。張大春用淺近和活潑的語言,在最為普通的生活情景中選取了89個孩子所不熟悉的字,由淺入深,追根溯源,最終又落回於孩子們的生活情境。張大春淵博深厚的文字學和歷史知識,以及濃濃的人文關懷,加上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童言無忌,皆為這些我們看似熟悉的漢字做了既準確又生動,甚至有些意外的注解。而在小說家張大春的筆下,這些日常中父親對兒女的教導、兒女與父親的對談也生出了無限的豐富樂趣,可謂既是有趣的家庭課堂,又是意味深長的情感教育。

《荒野偵探》(【智】波拉尼奧著,楊向榮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版)

該書一出就頗受追捧,被認為是向美國“垮掉的一代”的致敬之作,無論從小說中描述的眾多墨西哥詩人放蕩不羈的生活方式,還是從作者本身的寫作姿態來看,這部小說都很類似於凱魯亞克的《達摩流浪者》和《在路上》。

十七歲的墨西哥法學院學生馬德羅熱愛詩歌,時常逃課參與詩歌班的討論。在那裡認識了自命為“本能現實主義詩人”的貝拉諾和利馬。他們與其他詩人和藝術家為伍,在酒吧爭論詩歌,大麻、飲酒、性愛樣樣不缺。該詩派的精神領袖––女詩人蒂納赫羅––據傳多年前在墨西哥城北面的索諾拉沙漠失蹤了。一半為了理想,一半為了躲避仇家,他們決定深入沙漠尋找她的蹤跡,同行的還有妓女魯佩。離開墨西哥城後,他們被目擊到在巴黎、特拉維夫、維也納和巴塞羅那出沒,干各種零工為生,卻從未有人看過他們寫的任何一行詩!年輕的詩人們經歷了二十年不可逆的生命體驗與幻滅。

《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蘇聯歷史專題研究(1917-1991)》

(瀋志華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8月版)

這是一部有關蘇聯74年興衰歷史的實證性專題研究著作,由22名中國學者合力完成,書中涉及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文化、民族、宗教等各個方面,共28個專題,總計約110萬字。本書利用大量俄國解密檔案,立足專題或個案分析,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視角,以重構蘇聯74年歷史興衰的主要過程。

該書指出,新經濟政策初期,盡管蘇聯國家經濟形勢十分嚴峻,但是由於轉入市場經濟以及對干部的權力缺乏監督,在1921年發生了“貪污受賄大規模地蔓延”的現像。這說明,如果市場經濟和缺乏監督這兩個現像並存,足以產生腐敗;從1921年至1926年貪污賄賂案件大幅度下降,這表明:隻要黨和國家反腐的措施堅決有力,腐敗是可以有效地被遏制的;從1924年以後,由於國家對腐敗根源認識上的偏差,反腐力度削弱,以及在法制機關的懲處中實行雙重原則,導致1926年至1928年腐敗案件大幅度回升,由此可以得出另一個結論:黨和國家對腐敗根源認識是否客觀,反腐措施是否堅決有力,將對腐敗進程能否遏制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在法律面前不能有特殊公民,對於反腐的成效,其實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金融的邏輯》(陳志武著,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8月版)

本書深入淺出地從財富的文化和制度基因談起,告訴讀者:金融到底是怎麼回事?危機之後,金融市場是否會終結?人類社會為什麼要金融市場?金融交易除了讓華爾街、金融界賺錢之外,對社會到底有沒有貢獻、有沒有創造價值?如果有的話,是如何貢獻的?如何創造價值的?金融的邏輯是什麼?

作者密切關注中國社會轉型問題,全面駁斥了市場上流行的《貨幣戰爭》關於金融“陰謀論”的謬論,觀點振聾發聵,再次起到了痛擊時弊清迷局的效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楊奎松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

本書是一部研究中國當代史的學術著作,是著名學者楊奎松的又一力作。全書選取建國前後土改運動及土改運動中出現的地主富農問題、“鎮壓反革命”運動、“三反”運動、“五反”運動、新中國對資產階級的政策變動、中共干部任用制度以及干部職務等級工資制的形成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建構具有重大影響的政治事件,逐一進行了個案式的研究。像楊奎松的其他著作一樣,本書眼光獨到,但平實冷靜。作者的史料發掘和歷史解讀,相比既往的國史研究,明顯地有突破。

《聶紺弩舊體詩全編注解集評》(侯井天著,山西人民出版社發行部2009年11月版)

這是迄今收集聶詩最全,注解聶詩最詳,對聶詩研究用力最勤的一部書,作者是一位80多歲的叫侯井天的老人,老人窮20餘年之力搜集、整理、箋注聶詩,期間,老人在子姪輩的幫助下,曾靠微薄的收入自費印刷修訂過三次,其注本也一次比一次輯詩更全,一次比一次完善,一次比一次得到更多的好評。

侯井天注詩,有自己的主張,非窮究詩理不可。他勇氣百倍地以白話譯詩;對詩的“本事”、“典故”,乃至多音歧義的字詞,均不厭詳注;又悉心搜羅各家對聶詩的品評,尤其是詩家舒蕪為校其書稿而寫下的“讀詩筆記”,更是一一存錄。在查明有關的人和事中,他又引用了大量的活資料,作了翔實生動的介紹,從中可以看到那幾十年“中國現代史”的一個個側面 既反映了那特定時代的荒唐事,也反映了正與邪的鬥爭,更一一反映了在逆境中,聶紺弩與周圍的及海外的文化人、親屬、右派朋友、牢友們自尊自重,又相濡以沫,互助、互愛、互救的俠骨童心,時窮節現,從中可感受到中國知識分子的獨立的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