糌粑制作等进入藏第三批非遗

西藏自治区政府日前公布了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包括糌粑制作、木碗加工等一批反映西藏农牧民日常生产生活的传统特色技艺被列入名单。

    据新华社拉萨7月25日电,据介绍,西藏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分12大类、101个单项,其中古荣糌粑制作工艺、曲水柳条编制技艺、俊巴鱼烹饪制作技艺、加查木碗制作工艺等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和区域特色。

     原产地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古荣乡的古荣糌粑,历史上一直是旧西藏官员和上层僧侣的上等贡品。而现在,古荣糌粑已经成为古荣乡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和乡镇企业的「法宝」,拉萨市场上有八成以上的糌粑来自古荣。

     月加工糌粑上万公斤、家庭年收入6万多元的糌粑加工户达娃说:「糌粑制作工艺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后我们加工和销售糌粑就更有前途了。」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了解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对流传于民间的戏剧、音乐、曲艺、民歌、谚语、故事等文学艺术作品积极搜集、整理,先后采录、整理藏汉文资料3000多万字,发表有关藏族传统文化学术论文1000多篇,出版专著30多部。

     西藏此前已分两批公布了121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