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兄弟俩“竞赛”写小说(图)

弟弟受哥哥熏陶爱上写作

  弟弟刘胜财生于1981年,典型的80后文学青年。在他平常的外表下,透露出一股与年龄不相称的沉稳和睿智。

  刘胜财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万载县赤兴乡书塘村的一个小山沟,家中有兄弟姐妹四个,哥哥德明是老大。全家靠父母种田为生,生活很清苦。

  “上小学时,因买不起课外书,唯一能看到的是哥哥借来的连环画。在写作上受到哥哥的熏陶和指教,三年级后,我的作文就屡次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刘胜财说,后来他考取了卫校,没钱交学费,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哥哥借了5000元钱才得以入学。四年学费都是哥哥帮他东拼西借的,债务到去年才还清。可以说,没有哥哥的资助,就没有他今天的成就。

  择业受挫曾放弃文学梦

  刘胜财告诉记者,考取上饶卫校时,虽然读的是医学专业,他在学习之余仍潜心写作,自在《上饶晚报》发表第一篇小散文后,便激情倍增,成为该报的高产作者。每发表一篇文章,就用稿费到食堂买份红烧肉犒劳自己。一时间他成了校园的名人,不少女同学向他示爱,但都被他拒绝了。

  2001年,刘胜财卫校毕业后,不满足分配在乡卫生院,只身闯荡广东、湖南等地,却均未找到合适的工作,甚至摆过地摊。期间,他也试着写一些短篇小说、散文,还给一些晚报做过特约撰稿人,却难以靠此维生。哥哥得知他的状况后,把在外漂了三年的落魄弟弟带回了家乡。也就从那时开始,他决定放弃自己的文学梦,只求一份职业混温饱。

  受电视剧启发重新操笔

  2005年初,回到家乡的刘胜财,凭着写作特长,被借调到万载县双桥镇镇政府办公室,从事写材料、接待等工作。此时,哥哥也鼓励他不要轻易放弃理想,有机会还要尝试创作。当时,有部名叫《税务局长》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刘胜财看完后感觉该剧结尾意犹未尽,顿时萌发写续集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哥哥的支持和鼓励。

  刘胜财经过一番构思后,灵感大发,几天工夫就写了8万多字,然后挂到网上,谁料反应平平。时间一晃到了2008年初,一家代理出版的工作室找到刘胜财,想出版他的《税务局长》,但因没完稿,又不了了之。尽管如此,却让刘胜财看到希望,他在继续创作《税务局长》的同时,又以当时地方上热衷于招商引资为题材,构思了一部长篇小说《女招商办主任》,以此揭示这一特殊职位的女性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刘胜财说,为创作这两部小说,他除了上班,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双休从早上6点写到凌晨三四点钟。当两部共48万字的长篇小说敲完最后一个字时,他感到整个人都虚脱了。

  12月初,他将两部小说在网上发表后,点击率以一天20万余万人次飙升。每天一上QQ,就有编辑加入商谈出版事宜。于是,他在众多的求书出版单位中,和北京一家出版社谈成出版事宜,两部书首次开印各一万册。其中,《女招商办主任》还被列为第二届重庆读书月优秀图书。

  哥哥酷爱唱歌却结缘文学

  今年41岁的哥哥刘德明现为万载县纪委纠风办主任,这位平日里让人感觉严肃的官员,却有着和弟弟不同的乐观豪爽性格。和弟弟比起来,同为文坛新秀的他,文学创作之路也颇为曲折。

  刘德明有一副好嗓子,并且酷爱唱歌,曾经做过音乐家梦。198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宜春师范学校,靠着父亲做泥水匠和挖竹笋,艰难地读完了师范。

  毕业后,刘德明先后在县里的村小学和镇中学任教,并参加了自学考试的中文专业考试,慢慢喜欢上了文学。期间,他开始写小小说,第一篇处女作《孔乙己发迹记》发表在微型小说选的副刊上。此后,他又不断地在全国和省级刊物上发表小小说、杂文、散文等作品,也因此被调进县委组织部工作。

  兄弟俩“竞赛”写小说

  进入政界后,因工作繁重,刘德明曾中止写作三年。2005年,他得知弟弟重新进行文学创作,在鼓励弟弟的同时,自己也受到启发。当时构思了一部名为《红旗彩旗》的言情小说,旨在针砭一些官员和富豪的腐朽人生观。但写成后,觉得不理想,只好辍笔。

  今年1月,刘德明得知弟弟两部长篇小说正在顺利创作中,在为弟弟高兴之余,也激发了自己投笔新作的激情。正好有位领导听说他会写作,希望他写一部以打黑为题材的作品。通过一段时间的构思后,这部名叫《保护伞》的长篇小说就开始写作了。

  “对写这部小说,我还是有信心的。因为有在县纠风办处理案子的亲身经历,懂得案件的调查程序和办案规律。”刘德明说,进入6月,他就全身心投入写作了,有几天眼睛痛得睁不开,只是暂时休息一两天后,又挑灯夜战。期间,弟弟也在赶写小说,兄弟俩经常在网上切磋,也开始“竞赛”,看谁一天写了多少字,哪个当天写少了,第二天保准迎头赶上。

  写到一万多字时,刘德明像弟弟一样将作品挂到新浪网上。写到三万多字后,就有《知音》、《华文天下》等北京多家出版社向他约稿。12月中旬,这部23万字的打黑长篇小说刚完稿,就被一家知名出版社约定出版,首印一万册。该出版社对他这部小说的评价是:结合当前打黑形势,写得到位,不是外行之手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