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曲艺老作者要为金钱板找个“家”

天气凉快下来,家住油篓街的王局沁打算把最近收集的素材都改编成曲艺作品。金钱板、快板、相声、川剧唱词……已经82岁的大爷创作曲艺作品60年了,发表在各类刊物上的作品也有100多篇。他希望这些有老成都味儿的曲艺形式能有个固定的演出场地。

  作为一名“老成都”,王局沁大爷对老成都曲艺很有感情。金钱板、清音、快板、竹琴、扬琴……一

  杯香茶,几段老成都曲艺表演让他至今回味无穷。“五十年代,春熙路附近的新桥、集贤居都是曲艺表演集中的地方。”王大爷回忆说,“艺人水平高,演出也火爆,常常满座。”

  而自己的作品被搬上舞台最让他开心。王局沁还清楚地记得1958年的时候自己创作的“荷叶”(一种老成都曲艺表演形式)《李光年养病》《红色三少年》在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演出时,自己激动的心情。上世纪80年代,四川日报每到春节都会刊登曲艺作品,为各个单位春节文艺表演提供剧本。“有多少作品被搬上过舞台,我都不知道。”他指着这些泛黄的旧报纸说。

  时代发展,群众娱乐形式渐渐增多,老成都曲艺表演却渐渐淡下去了。王局沁说,现在成都的专业曲艺演员很少,也没有专门的曲艺表演场地。“希望文化部门能够关注老成都曲艺,让演员们有个固定表演场地。”

  来源:华西都市报 编辑:郑炳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