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文艺离不开文艺评论的支撑和助推

   

 

历经20年的努力,大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终于在日前宣告成立。作为大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的第一届主席王晓峰认为,“大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成立,是建立在较为深厚的历史基础之上的,顺应历史的潮流和大连文艺发展的实际”。

    大连文艺评论拥有百年历史和独特识见

    据他介绍,早在上个世纪之初,随着大连现代媒体,特别是期刊、报纸及广播电台的出现,现代文艺评论随着大连现代文艺的产生相伴而生。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大连的文艺评论注入了新机,使大连文艺评论成为大连文艺的一支重要力量。从1908年开始,大连学者发表了大量的现代文艺评论,在形成现代文艺观念,推介现代文艺成果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据了解,当时文艺评论主要侧重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学、地方戏剧与戏曲,主要特点是具有时代性,与中国文艺界的发展前沿联系在一起;二是起点高,从基础理论到应用批评,一应俱全,显示出大连文艺评论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较好的艺术识见。 大连文艺评论发展从1945年大连解放开始至1950年前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49年1月,关东文协即大连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开启了大连文艺评论发展的新篇章,开展和奠基着大连革命文艺、工农兵文艺、主流文艺的发展方向,是大连文艺评论史上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版块和时段。这一时期大连文艺评论,新的文艺观念的扩展和红色文艺的理念成为文艺评论的主体。那时的文艺评论突出了革命文艺、红色文艺的主基调,重点关注群众性的文艺创作活动,为大连文艺培养了一批青年文艺人才,播洒了大连现代文艺、革命文艺的火种。据王晓峰介绍,那时,大连甚至出现了专门的研究文艺的文艺团体,比如1946年8月成立的大连文艺研究会。

    可以说,截止“文革”前,大连的文艺评论活动一直十分活跃。

    大连评论家30年集结出版评论图书60部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连文艺评论进入了新的阶段,文艺评论重新呈现出活跃发展的态势。比如1980年达理作品研讨会,1985年全国摄影理论年会和全国戏剧艺术发展理论研讨会,1986年新时期文学十年历史经验研讨会和全国歌曲创作研讨会,1987年首届全国中青年摄影创作理论年会、全国中年作家座谈会,1987年及7989年全国第一、三届艺术管理学研讨会,1993年毛泽东文艺思想征文及座谈会,1995年“文艺:世纪末的回眸与前瞻”学术研讨会,1999年孙惠芬长篇小说《歇马山庄》座谈会,2000年辽宁文艺现状研讨会和21世纪中国曲世论坛,2001年国际华文诗人笔会,2006年邓刚长篇小说《山狼海贼》座谈会,2006年新农村文艺创作座谈会,2006-2010年的一至六届辽宁文艺论坛,等等。

    回顾过去这30年,对大连文艺发展具有一定建设意义的评论著述主要有,1992年董志正主编的《这是一方沃土——大连新时期文艺评论集》,2005年张玉珠主编的《纪念大连解放60周年 大连优秀文艺作品选·文艺评论卷》,2007年张玉珠主编的《世纪之交的大连文艺》等。王晓峰说,《沃土》和《世纪之交》两部书,是大连文艺自新时期至今的一个理性梳理,对大连各艺术门类的发展,对代表性文艺家及代表性文艺作品,进行了全面而理性的思考和归纳,同时也是大连文艺评论队伍的能力和水平的集中展示。

    从那时到现在,大连逐渐形成了一支数量可观、梯次结构合理的文艺评论队伍。这支队伍,积极参与本地文艺创作过程,成为大连文艺事业不可或缺的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在新时期以来的30年里,大连文艺评论家出版的理论和评论集约60多部。所有这些都为大连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成立,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和理论基础。

    大连文艺离不开文艺评论的支撑和助推

    2011年3月31日,大连文艺评论家协会宣告成立。协会宗旨就是结合大连文艺的发展实际,研究大连文艺现象;就是将文艺基础理论,应用于文艺发展的实际之中。

    未来,大连文艺评论对塑造和提升大连文化形象,宣传、推广和激励大连文艺,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王晓峰看来,“历史经验证明,大连现代文化名城的建设,大连文艺的腾飞,永远离不开文艺理论特别是文艺评论的支撑和强力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