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戏曲人香港闯天地

   

广西桂剧人创办的香港天马菁莪粤剧团到邕交流

    7月28日和29日晚上,在广西桂剧团桂·戏坊,由香港天马菁莪粤剧团和广西桂剧团演员联合演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拾玉镯》、《黄鹤楼》,让观众大呼过瘾,拿着DV把演出从头到尾录下来的观众潘先生说:“第一次在一部戏里听到桂剧粤剧,桂剧演员用桂柳话唱,粤剧演员用粤语唱,合在一起竟然也不觉得别扭,那种感觉太特别了。”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两个剧种同演一出戏的独特形式,还有香港这几个业余演员的专业,全程观看演出的著名戏曲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胡芝风评价说:“这些演员都有自己的工作,全是利用业余时间学戏、排戏,但他们的动作、唱腔等水平已经赶上内地一些国有专业院团的演员了,他们确实很不容易。”

  桂剧人香港创办粤剧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个得到观众和专家赞赏的香港天马菁莪粤剧团,其创办者和灵魂人物,原来是一个来自广西的戏曲人家。剧团的艺术总监张才珍赴港前是桂林戏剧学校的老师,曾经师从昆曲大师周传瑛,是个优秀的桂剧小生演员;音乐总监李石庵曾任广西桂剧团编曲兼乐队指挥;李石庵和张才珍的大女儿李辉是剧团武术教练,小女儿李晔是剧团当家小生兼编剧。因此这次演出与其说是一次交流演出,不如说是一次回乡汇报演出。

  当李晔(艺名文华)把梁山伯这个经典书生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引人入胜的时候,大概没人能把她和消防员这个职业联系起来,作为香港消防总队第8位女消防队长,她经常冲在抢救火险的第一线。然而在家乡的舞台上,刚刚演完戏的她更愿意说的,还是粤剧这个业余爱好,“我平时的工作比较激烈,唱粤剧可以让我在工作之外得到放松。”文华说。1997年她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后,任教于玛丽曼中学中国文学科,为了这个爱好,1999年她放弃教职工作,入读香港演艺学院粤剧高级文凭课程,学习小生行当。2000年,她在父母的支持下,创立了天马菁莪粤剧团,近年致力于粤剧改革和创作,培育新一代粤剧艺术。剧团作为一个民间业余团体,除了香港政府少量的定额资助,排练场的租金、演出补贴、请乐队等一切开支都来源于文华的工作薪水,这次到邕交流演出因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艺术发展基金、香港艺术发展局以及广西文化厅的资助才得以成行。

  桂港交流为本地院团带来启示

  作为广西地方戏的主要代表剧种,桂剧怎么和粤剧进行交流?演桂剧出身的文华妈妈又如何对粤剧演员进行指导呢?说到这两个剧种的渊源,广西桂剧团团长龙倩说,粤剧与桂剧(广西)、徽剧(安徽)、汉剧(湖北)、湘剧(湖南)、祁剧(湖南)都有血缘的关系,有文字记载,乾隆年间粤剧用西南官话(桂柳话)来演唱,后来为加大其在广东的影响力,才改用广东方言(粤语)演唱。戏曲艺术家胡芝风则表示,粤剧和桂剧都以唱念做打为表演中心,动作和语言音乐化,它们的美学精神都是相通的。而7月29日晚桂剧和粤剧演员合演的折子戏《黄鹤楼》更是让人亲身感受到桂剧和粤剧的渊源李石庵先生专门为这出戏作曲,使桂剧唱词的音乐和粤剧唱词的音乐连贯地融合起来。

  广西桂剧团龙倩团长说,这次交流演出不仅对提高桂剧团演职人员的专业水平有所裨益,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看到了天马菁莪粤剧团那些戏曲爱好者的执着精神,激发团里演员提高自己的热情。

  作者:艺名文华

本文来自搜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