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名家白雉山 为辛亥百年创佳作

    昨日从辛亥革命博物馆筹建处获悉,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武汉楹联名家白雉山,特意新创作了两副楹联,捐赠该馆,作品成为该馆收藏的首件当代名家作品。

 今年77岁的白雉山出身诗书世家,曾为武汉黄鹤楼、楚天台、归元寺等全国近百处名胜古迹撰写楹联、诗词,作品受郭沫若、许德珩、钱钟书等当代著名学者好评。

 此次白雉山先生捐赠的内容包括自己创作并由名家书写的两副楹联、武汉辛亥首义后由革命党人胡石庵创办的革命报纸《大汉报》照片。记者在现场看到,由白雉山创作的楹联共两副,一副全联100字,从武汉着笔讲述了辛亥革命历史意义和百年来武汉发生的变化,文中写道“首义谱新篇,孙逸仙振臂疾呼,工程营同声响应……古城更旧貌,光谷圈科研名世,开发区成果骄人”;另一副长联单边100字,总数200字,从全国着笔讲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百年来全国发生的变化,文中写道“溯华夏开基,炎黄立业。任凭换代更朝,不改称王号帝。纲常枷锁,专制牢笼。外侮连绵,内忧接踵……自南湖建党,镰斧兴邦。勇可降龙伏虎,力能覆地翻天。港澳双归,箭星并发。国防巩固,科技腾飞。”

    白雉山老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在武汉生活了大半个世纪,又住在首义路,亲身感受到百年来武汉的巨大变化,遂满怀激情地动手写下百字长联,与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相呼应。此楹联创作完成后,他特意请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指正,并请著名书法家黄德琳、陈国钧书写、精心装裱后,赠送给博物馆,以作纪念。

 据辛亥革命博物馆筹建处主任刘钢介绍,白雉山是全国有影响的楹联名家,他所创作的楹联作品,采用少见的长联形式,文学功底深厚、对仗工稳,意境深远,经名家书写后颇具收藏价值,有望在今年10月开馆的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展出。

 白雉山的两副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