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映象》开年巨献 杨丽萍呈现原生态云南

     1月9日、10日晚7时30分,被誉为“舞神”“孔雀公主”的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携其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亮相青岛大剧院。这部由杨丽萍亲自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并领衔主演的我国首部大型民族歌舞集,也是继“五朵金花”“阿诗玛”之后,诞生在云南的又一经典力作。演出当晚,精湛的舞蹈技艺和原汁原味的云南风情给观众带来了非同凡响的视听效果。

    60面大鼓拉开序幕

    有“孔雀公主”及“舞神”之称的杨丽萍是云南大理白族人。杨丽萍从故土古老带有神秘色彩的神话中,从天地交合阴阳协调中获取灵性,使她的舞蹈艺术独辟蹊径,自成风格。此次来青演出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是杨丽萍多年来精心打造的一部作品。这是一部没有用故事作为结构,却是包容了所有故事内涵的大型原生态歌舞作品。

    序幕在60面大鼓的敲击声中拉开,让人感受到来自红土地蓬勃的生命力。全剧共有“混沌初开”“太阳”“土地”“家园”“火祭”“朝圣”“雀之灵”等七场歌舞,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热爱。

    舞蹈编排将云南原始乡村歌舞的精髓和民族舞蹈语汇进行了整合重构,用新锐的艺术构思表现少数民族的勤劳、朴素。舞蹈中糅合了彝、苗、藏、傣、白、哈尼等十几个少数民族舞蹈元素。最后是以杨丽萍领舞,60只“孔雀”齐舞的《雀之灵》作为尾声,场面极度唯美又震撼人心。据透露,全剧表演全是真人真唱,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而这些众多民族原始、粗犷、充满绚丽色彩的生活,生动地展示在舞台上,其奔放的肢体动作、抽象的画面、空灵悦耳的音乐、具有穿透力的山歌,将人类对于心灵回归、生命激情、灵魂升腾的情感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跳锅庄”再现舞台

    云南的少数民族在劳作之余,喜欢聚集在一起跳舞唱歌,他们称之为“打歌”或“跳锅庄”。为把这样的生活再现在舞台上,杨丽萍突破了以往舞台艺术的均衡布局,使传统的广场活动与现代舞台艺术得以结合。舞台上,音乐、服装、灯光、道具等,都留给了观众一个“原生态”的特定印象。180副具有云南特色的面具,牛头、玛尼石、转经筒在亦幻亦真的舞台灯光中穿梭于远古和现代,在时空错位、视觉错位中构建了一种生态情感,向观众描绘出一个多彩云南的风俗画卷。

    彝族人有句俗话“有嘴不会唱,白活在世上;有脚不能跳,俏也无人要”。彝家姑娘在湖中捕鱼时,一边划船,一边唱歌,歌声就像水中随波浪起伏的海菜,“海菜腔”这种边唱歌边划船的形式也传播开来。演出现场,源于云南石屏异龙湖一带的“海菜腔”透着一股古朴的民俗风,腔调极其优美动听,舞者们唱三拍,跳二拍,手击一拍,在经典舞蹈中堪称一绝。同时,流传于云南石屏、建水、峨山、通海一带,彝族尼苏支系的“烟盒舞”也在舞台上得以展现。“烟盒舞”,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一种活动,以传统的装烟丝盒为道具,左右手各持一面,以手指弹响作节拍,舞蹈形式有双人舞、三人舞、集体舞,舞蹈随着清脆悦耳的烟盒节拍,铿锵的四弦声、笛子声翩翩而起,套路形象生动,妙趣无穷。

    《云南映象》的演员共有90余人,其中70%是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演员。他们血液中本来就流淌着原始的舞蹈基因。这些演员最小的7岁,最大的20多岁。当时杨丽萍去找他们的时候,他们都还在干农活。据杨丽萍介绍说,之所以大量起用业余演员,主要是许多专业舞蹈演员没有民间的味道,找不到那种原始的古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