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京剧院赴京参加展演的80名演职人员回到沈阳

    1月1日,沈阳京剧院赴京参加展演的80名演职人员回到沈阳。沈阳京剧院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连演两场新编历史剧《海瑞背纤》,该剧由戏剧“梅花奖”得主常东领衔主演。参加此次展演的共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45台京剧。这是中国京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首次集中展演。

 与此同时,围绕京剧申遗成功后的京剧传承与发展论坛在京举行。当京剧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后,李世济、李维康、叶少兰、于魁智、傅谨、解玺璋等艺术家、传承人、理论家会聚北京,共同探讨京剧申遗成功后的传承与保护。京剧堪称中国传统文化最集中、最深刻、最有魅力的艺术样式。申遗成功使京剧迎来新的历史,从此京剧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是一项世界级文化遗产。我们对京剧应当具有哪些新的认识?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成为遗产的京剧?京剧名家康万生认为,京剧入选 “非遗”的最大意义不仅是其得到国际认可,而且是对京剧文化生态的一种修复。对于传统剧目的发掘、传统流派的继承、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剧团管理模式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著名作家肖复兴以为,京剧艺术申遗成功之后,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回归传统,应集中力量于对传统剧目的挖掘方面。应该说,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远远不够。以北京长安大戏院为例,近些年以来,挖掘出来的老剧目不多,支撑着舞台的依然是《望江亭》、《玉堂春》、《龙凤呈祥》、《四郎探母》等几出老戏。在上个世纪60年代,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等前辈艺术家,曾经致力于传统老剧目的挖掘、改编,排演出了《杨门女将》、《锁麟囊》、《赵氏孤儿》等优秀剧目,形成各自的艺术流派。专家指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京剧同样如此。但是,只有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才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中国剧协副主席、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说:“我们只有系统地继承传统,吃透经典,才会有大量烂熟于心的资料去分析研究,才能具备辨别力,知道哪些是精华,哪些是不足。京剧传承者不能只依靠专业演员,大范围地培养吸纳京剧志愿者、爱好者、戏迷、票友,组织普及、推广京剧的各种社会活动,才能使京剧这份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