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济大舞台重新开业之际 文化也是民生工程

来自国家京剧院的李胜素演出梅派名剧《贵妃醉酒》。

    10月30日,经一年重新修建的宏济大舞台开业了。从1908年初建,这个演出场所曾使用了天福茶园、永善茶园、宏济大舞台、公安俱乐部、旅大市评剧院、人民剧场等名字。这次恢复演出营业,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宏济大舞台”作为剧场名称。选择这个名字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基本意思,一是尊重其百年流传的文化血脉,二是体现其戏剧演出的主要功能。

在大连的文化历史中,宏济大舞台以其百年沧桑而占有重要地位。这座剧场建设于殖民统治时期,一经问世,便担当起演出京剧为主的民族戏曲剧目的使命。一些京剧班社、名伶,在此出演过一个又一个表现民族精神、具有民族文化意味的作品,成为大连人民以文化方式坚守民族意识的一个阵地。说到宏济大舞台那段特殊的历史,不禁想起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的情形:老师在结束最后一次法语课时,“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上‘法兰西万岁!’”宏济大舞台那时的戏剧演出,其实也有着同样的悲壮。这是文化的悲壮,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因为文化的存在而保存的信念和意志。宏济大舞台的历史,印证着大连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历程。

大连解放和新中国建立之后,这座剧场成为上演戏曲艺术的主要场所,对大连舞台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市场经济时期,这座剧场曾一度沉寂。而今,正当不少人担心在这样一个繁华之地、贵重之地,这样一座近乎破败的演剧场所能否被保存的时候,宏济大舞台却以崭新的面貌重新面世

大慰人心。戏剧幸甚,艺术幸甚,文化幸甚。

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之后,人们开始反思这个过程中的得与失。人们发现,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甚至以为经济是决定一切事物的基本前提,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于是,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环境意识优先的观点、重建精神家园的观点等等,不断被提出。而所有这些重要的探讨,几乎都最终走向一个共同的归宿,就是文化意识的顽强复苏。于是,在墨西哥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通过联合国“文化发展十年”郑重地宣布:“发展的观念……牢牢地确立于文化生活范围内。”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意识形态化、具体化、物化的方式。人类社会进步的所有成就,都终将以文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和保留下去。在现实社会中,当我们把人民的幸福定义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进步,尊重文化并发展文化,通过文化提升人民精神生活质量、引导社会精神进步、增强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和创造力量,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惠及全体人民的民生工程中,就必须包含发展文化、提升文化生活水平这个重要内容。像重视物质生活的进步一样,重视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意。

听说有关人士曾经算过一笔账,宏济大舞台那块地方若是扒掉剧场卖地皮建大厦,经济利益十分可观。但是,大连最后选择了翻建剧场,配以十分现代化的舞台设备、十分舒适和十分有风格感的观演环境,并将剧场一侧旧民居全部迁移。现在,宏济大舞台可说是一座艺术殿堂,成为大连文化生活的一道景观,成为国内艺术同仁羡慕的演出阵地。大连的这种选择,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情怀,也体现了发展理念的超越。文化,不是文化人的文化,而是全体人民的文化。当这样的意识建立在发展的理念之中,文化建设就不再被当做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事情,而成为关乎整个城市、关乎整个民生的事业。这笔精神大账,是要带着责任意识和理想精神去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