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薄升腾的“小上海”

    ZHONGXIN

  ZHEN

  新市镇

  浙江省最具竞争力

  中心镇

  (之四)

  喷薄升腾的“小上海”

  新市·承古说今势如虹

  悠悠运河绕 巍巍新市升

  秦汉明月照 仙潭多绮丽

  巍峨建筑群 无语诉沧桑

  古来采桑忙 煮酒烹羊乐

  亭台楼阁立 七十二桥在

  钟灵毓秀地 名人辈出频

  千年小上海 江南百老汇

  承千年古风 沐今朝气象

  集一城之力 兴百业之貌

  振全民之心 奏强市之音

  外联沪杭宁 谋篇布新局

  内兴工商业 始成德清园

  农工商学医 百花齐放盛

  鹏程万里势 数风流新市

  千年小上海 江南百老汇

  品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江浙多的是水乡古镇,一如周庄、乌镇和西塘。位于杭嘉湖平原、长江三角洲腹地京杭运河畔的新市古镇,如藏在深闺之中,是诸多背包客推崇的“私房”古镇,它有着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青藤、白墙、黑瓦、小桥、流水、人家……民风民俗依旧保存得很好,可谓是“原汁原味”,是旅游采风的理想之地。“千年小上海,江南百老汇”正是新市古镇旅游特色的写照。

  诗意栖居/ 让生活像轻音乐

  缓缓流淌的古运河由南向北将数以百计的民居隔在两边,再由数十座精美的小桥连成一体。千百年来,咿呀而过的桨声楫影曾勾起多少沿河人家的遐思。水街的两边,历代沿水而建的靠街骑楼基本保持着清末民初水乡老街的特色。古朴优雅的石库墙门,精美的砖雕民居,独特的封火墙,石砌的堤岸河埠……除了欣赏民居,还可以于刘王庙前听几曲社戏,穿梭蜿蜒老巷抚摸历史,踱步蚕文化馆流连丝绸之路,或者到觉海禅寺烧香许愿,在小饭馆品黄酒吃羊肉一饱口福……

  这样的水乡旅途,可能节奏缓慢,没有多少刺激,但如听一首轻音乐,舒适惬意。从另外方面说,与大家耳熟能详的乌镇、西塘、南浔、周庄和同里相比,新市古镇有着上千年历史积淀,浓郁的民俗文化和商贸文化堪称别具一格。

  文化繁荣/ 感受宗教、桑蚕、古建

  “说起新市的‘古老’,那还得从商周时代说起。早在秦汉,就已形成村落,为乌程县之南乡,至三国两晋形成市井。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始有新市之名,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朝廷立名新市镇,其建镇历史为江南古镇之冠。”新市镇镇长沈生章说:“新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宗教文化、运河文化、古建文化、蚕丝文化、饮食文化在周边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觉海寺可以折射出唐朝宗教文化的流行。唐元和十年(公元8l5年)首座寺院兴善寺开始建造,燕公宰相书法家张说题额“大唐兴善寺”,宋治平二年(公元1066年)更名觉海寺。宋朝时新市佛道文化相当兴旺,先后建成的寺庙有永灵南庙、慧通寺、永灵东庙、明因院、东岳行祠、佑圣祠、刘王庙、三官殿、海会禅院等。斯时新市寺庙香火鼎盛,僧道数百,寺庙庵堂面积占据全镇一半,香客分别来自周边各县,新市寺庙之多在江南城镇中屈指可数。

  在古镇的寺前弄,有一处“江南蚕文化馆”,全馆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楹联写着“探丝路源头蚕俗蚕花,望仙潭陌上桑园桑梓”。两边展板分别展示了新市丰富多彩的蚕桑文化。蚕桑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种,其最具代表性的是蚕花庙会。新市蚕花庙会,源于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于越都会稽往姑苏送蚕花,途经新市,遇到十二位美丽的采桑姑娘,围在西施轿前翩翩起舞,西施姑娘手托花篮,把绚丽多彩的绢花分赠给采桑姑娘,以祈佑蚕桑丰收,从此西施送蚕花这个美丽古老的故事,就在新市乡村广为流传,每年清明,人们自发相聚举办蚕花庙会,以追念西施。

  新市的古建文化一直被业内人士称道,遗存的古建筑数量较多,大都建于清代与民国时期。据了解,新市古镇明代所建古建筑有三处,近五百余平方米,清代以前的古建筑面积在二万平方米以上,民国以前的古建筑面积约有六万平方米以上。

  格局独特/ 古镇名人辈出

  新市古镇格局独特,大运河穿境而过,20华里长的市河贯穿并环绕全镇。古镇以水系为日常活动的线索,因水成市,枕河而居,以河流为骨架,街坊临河,宅第傍水,水、桥、路、埠、建筑等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一河两路”和“有河无路”的河流、街市合一格局。新市为水乡古镇,水陆环绕,镇区由18个小岛组成。岛屿之间又由72座古桥梁相连。至2002年统计,尚存古桥梁14座。

  新市名人辈出,东晋镇国大将军朱泗,南朝章皇后,南宋状元左右丞相吴潜,明代学者陈霆,清代大画家沈铨,文学家、书法家、鉴赏家沈赤然,神学家赵紫宸,学者赵萝蕤,科学家钟兆琳等都出生于此。

  “千年小上海,江南百老汇”,新市古镇旅游于2005年开始修复开发,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先后修建了镇文史馆、陆仙楼、新市明清木雕馆、刘王庙、新市民间艺术馆、新市蚕文化馆、钟兆琳故居和胡旭故居等景点。2007年9月28日新市古镇正式对外开游,今年参加了省旅游强镇申报工作。新市运河节点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加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申遗工作,增加了文化底蕴。民俗文化特色明显。每年一届的蚕花庙会吸引了10万以上的各方来客来参加。以特色饮食文化为主题的羊肉黄酒节已经举办了十一届,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前来品尝新市特产。2008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在这里我们看到是历史的穿越,徜徉急步中,就从千年古镇跨越到了现代气息浓郁的省级工业园区。1700多年的历史和现代化的繁荣在这里交汇、融合。

  新市就是有这样的大度,这样的气魄,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有江南水乡的“柔美情怀”,更有浙北地区经济、商贸重镇“刚强奋进”的一面。“省级工业园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时兼有的,浙江省200个中心镇中唯独新市镇!”新市镇党委书记陈永明自豪地说,“早在20年前,整个德清县50%的产能来自新市镇,集体国有企业也落户在新市。20年来,新市镇一直是赶超在前面的开拓者,已经初具小城市雏形。我们有信心,20年后,新市镇必将成为古运河畔一座繁荣宜居的‘小上海’!”

  近年来,新市镇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镇、文化名镇”和打造“德清东部区域经济中心”这个目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这些年来,新市相继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千强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中心镇、百强镇、文明镇、卫生镇、历史文化村镇、民间艺术之乡、体育强镇,湖州市十强乡镇,德清县副中心城市。

  以省级工业园区为平台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驱车围绕德清工业园区一圈,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名企林立,焕发出生机勃勃的企业生命力。

  德清工业园区前身为德清新市工业园区,创建于2001年5月,由德清县计经委立项批准建立,2002年10月经浙江省经贸委等三部门批准为“浙江食品工业专业区”;同年11月又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2004年4月德清工业园区被省政府列为拟保留开发区(园区);并于2006年8月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并确认为省级开发区(园区)。

  德清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5.6平方公里,目前已有158家企业入园,其中有124家企业已投入生产,主导产业为粮油食品、新型建材、特色机电和轻纺服饰。其中,新市油脂公司油菜籽加工能力居全国首位,浙江五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混凝土外加剂产量销量居全国第一,世界前茅;轻纺服饰行业中围巾、皮手套两大产品产量分别达到2000万条和40万打,块状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特色机电行业已成为德清工业园区新的支柱产业,佳捷时电动车、泰达微电机等企业脱颖而出。

  科学规划

  园区基础设施配套

  建设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镇里按照“筑巢引凤、借力发展”的工作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功能进一步提升,投资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吸引力和承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高标准规划。制定了德清工业园区三年行动计划、扩容规划以及十二五规划,科学规划工业园区扩容5平方公里,东延伸到高速公路连接线,西连环城北路,新规划园区主干道4条,以京杭运河为依托,规划了临港物流产业带,同时初步规划了西南新区。二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对园区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进行了改造,重点接进生活污水,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完成了园区门牌形象提升工程和新含公路、西湖大道、田心路、海久路、新联路等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作;新建园区变电所1座;启动了乐安四组等9个区块和1700亩土地的拆迁征地工作。园区的功能进一步完善。三是融资平台建设取得进展。成立了德清工业园区有限公司,建立了融资平台,为进一步改善园区基础设施提供了资金保障。

  “工业强镇”

  产业招商和

  转型升级双翼齐飞

  以工业园区为平台,深入实施“接轨沪杭、开放带动”战略,大张产业招商和转型升级的双翼,全力发展镇域工业经济,大展“工业强镇”的宏图,形成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为支撑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同时,还进一步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通过举办蚕花庙会、经贸洽谈会等活动,增强招商引资效果,西湖朝日啤酒、福斯达等一批杭资企业纷纷落户。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改投入的力度,走科技强企之路。鼓励五龙化工、兆龙线缆、佳捷时等优强企业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和技术开发,研发新产品,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积极引导传统企业调整产业结构,直立汽配、华业韶洋等企业分别与中国重汽、中国建材等国有大型企业合作进行配套生产,实现强强联合和科技创新,增强了核心竞争力。新市人还不断在人才、信息等资源丰富的长三角、珠三角,中国澳门、中国香港以及东南亚、欧洲等地,邀贤选商,共谋发展。

  城镇功能俱全 优质资源共享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用来形容现在的新市实在是恰当之极。新市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功能俱全的中心镇。新市镇位于杭嘉湖平原、长江三角洲腹地,德清县东部,距杭州、湖州、嘉兴均50公里,全镇总区域面积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万人。是德清县副中心城市。

  “一路”、“二厂”、“三网”

  新市镇于1983年开始编制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04年进行了第三次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建设和完善“一路”——高标准的进镇道路、“二厂”——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三网”——自来水供水网、垃圾收集(处理)转运网、通村公交网等设施,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依托省级工业园区---德清工业园区的平台优势陆续建成了12兆热电厂一座、日供水能力3万吨自来水厂一座、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座。

  “一校”、“二院”、“三中心”

  建设和完善“一校”——高标准的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二院”——中心卫生院、综合性敬老院、“三中心”——文化中心、科普中心、体育中心等设施,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社会事业资源短缺的问题。建成了中心广场商贸城、宝盛万安广场、汇华兰亭苑、河滨别墅小区、镇政府大楼、新市消防队、中心广场花园、河滨公园、政府广场公园等。积极实施城市西扩战略,高档住宅小区项目、文昌路延伸工程、四星级酒店项目的开工以及规划建设新市客运服务中心、文化体育中心、供电、国税大楼,城镇框架逐步拉大,居住环境明显改善,辐射力进一步增强。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全面发展:全镇共有1所高级中学(浙江省重点中学)、1所职业高中、3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3所幼儿园和1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拥有1所县级人民医院和1所镇级卫生院,其中德清三院为省二级乙等医院。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工作,农民参保率达96.8%以上。农民健康体检、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扩面等保障机制日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让人民群众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劳有善养、住有宜居,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小城市蓝图绘就

  德清副中心前景无限美好

  现在的中心镇,就是未来的小城市。那么,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生态破坏、分区不合理这样的“城市病”,会不会感染到这些未来的小城市呢?

  “不会。”德清县新市镇党委书记陈永明斩钉截铁地说,“目前我们已经邀请浙江大学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在我们新市蹲点好几个月,为我们编制小城市的规划。”

  这是关于古镇景区的,这是关于工业园区的,这是关于基础建设的……翻开眼前的一本本册子,镇长沈生章如数家珍。目前,新市镇已经根据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的实际,按照集聚辐射、共建共享的要求,编制了产业功能区分区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为进一步增强集聚辐射能力,提升集约发展水平,调整了行政区划,拓展了发展空间。新市镇“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将一个小城市的形态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高起点 高要求】

  五大优势激励新市再度起航

  《荀子·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而新市正是立足五大优势,在更高的平台等待再一次的飞跃。

  1.交通区位优势。2010年通车的申嘉湖杭高速,即将动工的杭州绕城复线,实现了新市由大交通网络边缘地带向区域水、陆交通枢纽节点转变,大大缩短与沪杭的距离,交通区位优势逐步显现。2.运河文化优势。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将“中国大运河”推荐为世界文化遗产。新市运河经济、古镇经济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3.开放带动优势。“十二五”阶段,德清明确了接轨上海、全面融入杭州大都市经济圈的发展主战略。新市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空间。4.生态环境优势。日益突显的生态优势是新市镇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经济发展也大有潜力。5.试点先发优势。目前新市镇正在积极申报省加快发展中心镇培育小城市试点,更进一步的政策支持、配套改革方案将为新市镇“十二五”发展注入新的助力和活力。

  【副中心 主战场】

  小城市初见端倪

  到过新市的人,都会去新市大桥走一走。极目远眺,商贸中心、德清三中、德清三院、省级工业园区、城西新区尽入眼底,桥底下运河穿流而过……新市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功能俱全的中心镇,德清县副中心城市。

  书记陈永明表示:接下来,新市还将深入实施“工业强镇,旅游富镇,生态育镇,和谐立镇,活力兴镇”战略,以率先建成更高要求的惠及全镇人民的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设成为杭州都市经济圈重要的卫星城市,统筹带动县域东部及周边地区的综合性小城市。

  加快德清工业园区产业平台建设,承优、育强并举,着力推进产业提升发展。以小城市培育为契机,以周边区域为服务对象,加快完善新市城市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中心镇连接城乡、服务农村的纽带作用,带动县域东部城乡组团化发展。

  彰显两大发展要求成为德清东部产业主战场和德清城乡和谐发展样板区。到201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不断提高;财政总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城乡统筹呈现新局面,中心镇区建设框架拉大,城市服务功能能级显著提升,人口、要素集聚水平、统筹县域城乡发展功能不断强化,全镇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上。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治安环境更加良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分别达到45000元和22000元左右。生态环境更加优化,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指标完成市县下达指标。体制创新全面深化,中心镇、小城市培育试点成效显著。

  【九重点 三区块】

  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法国文学家大仲马说过:谁若是有一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来的香饵。德国著名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也说过: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可见机会对于成功的重要性。目前,我省加快发展中心镇培育小城市试点,对于各大省级中心镇来说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为此,新市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把握加快推进古镇保护开发、着力完善产业平台建设、加快培育运河物流经济、狠抓城乡综合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和美家园建设、推进和谐社会共建共享、推动激发体制机制活力、抚育优化水乡生态环境、全力提升文化名镇战略等九大发展重点,推进新市古镇、德清工业园区、新市镇区三大重点区块建设;着力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让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