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20年不辍 打造京剧票友邀请赛文化品牌

    专题:天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十届菊坛盛会 廿载梨园春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和平区20年不辍打造“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文化品牌

 天津北方网讯:又是金秋菊黄时,一场文化大餐、一台梨园盛会如期而至。

 她拥有最大的戏剧舞台,从繁华都市到边陲重镇,从黄土高原到椰林海岛……

 她拥有众多的粉丝,从五岁幼童到八旬老翁,从炎黄子孙到不同肤色的外国戏迷……

 她拥有持久的生命力,20年来春华秋实、长盛不衰。

 她就是遍布华夏大地、盛开在海河之畔的艺苑奇葩——“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源于20年的精心培育、锲而不舍;源于深植中华沃土、盛开百姓心田。这朵传统艺术之花,傲然绽放、红似火焰、灿如朝霞。

花儿这样红

  因为她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

  素有“北京学艺、天津唱红”美誉的天津,是京剧演员唱红的重要“码头”,而和平区则是唱大戏、演国剧的大舞台。“唱红中国,中国唱红”这句行话指的就是坐落在和平区的中国大戏院。漫步在公园、广场、社区,处处可以看到京剧爱好者操琴吊嗓,锣鼓阵阵、琴声悠扬、韵味悠长。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大家在思考。1990年,京津两地联合举办的“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票友联谊赛”提供了以京剧为载体,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契机。一场“津门中青年京剧十佳票友选拔赛”,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在全市引起轰动。这给和平人以思考:能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搞一场评选“中国京剧十大名票”的比赛?在国家文化部和本市宣传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和平区政府承办的“和平杯”在翌年启动。

  一石激起千层浪。首届“和平杯”,21个省、市、自治区竞相报名参赛。仅河北省就有上万名票友参加分区选拔赛。作为一个区级政府组织的赛事,在全国范围内一呼百应,实不多见。随着“和平杯”在中国大戏院隆重揭幕,1800个席位,场场爆满。移至第一工人文化宫,2000多张票又连连告罄。连演13场,盛况空前,更有大量求票不得而前往听戏过瘾的“场外观众”。决赛由电视直播,千家万户在荧屏观赛。天津大街小巷,到处是“和平杯”的广告。中央媒体,本市各主要媒体,境外多家报刊对赛事进行了报道。票友赛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从此,“和平杯”一发不可收,一办就是20年,成为全国唯一由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层层选拔、文化部认定并授予“中国京剧十大名票”荣誉称号的文化活动。迄今,共评选“十大名票”100名,双“十佳票友”200名,报名参加选拔赛的票友近百万人次,观众人数上千万人次。2009年,“和平杯”被授予“全国群众文化品牌”。

  “和平杯”一届一届地办下来,得益于各方的支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津观看演出,有的还欣然题词。市委宣传部领导亲自担任组委会主任。张君秋、袁世海、梅葆玖、尚长荣等一大批京剧大师和赵慧秋、杨乃彭、李经文等知名艺术家都参与过这项赛事,有的担任评委,有的现场助演,还有的亲自为票友示范指导。天津的京剧院团全力以赴配合演出,一些知名演员甚至为票友跑龙套、当配角。届届“和平杯”的舞台总是名家荟萃,群星闪烁!

花儿这样红

  因为她盛开在人民群众的心田

  广泛的群众性是“和平杯”的最大特点。票友参赛没有门坎儿,不论职业、文凭、年龄,都可报名参赛。参赛者既有学者和企业家,也有普通打工仔;既有社区居民,也有港澳台和外籍人员。今年举办的第十届“和平杯”,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都有代表队和观摩团参加,首次实现了华夏大地京剧票友的大团圆。美国、日本、泰国等外籍京剧票友也参加了决赛,充分体现了国粹艺术的恒久魅力和“和平杯”在海内外的深远影响。

  坚持从群众中来。“要想当名票,参加‘和平杯’”,如今已经成为广大戏迷的共识。经过层层选拔的票友登台亮相,念唱作打舞,韵味绵长,颇见功力,引来台下一片喝彩。当选的十大名票届届生辉,展现了令人信服的水平。票友们痴迷和热捧“和平杯”,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湖北省票友冷永和四次参赛、他的同乡刘易红三进津城,终于圆了“十大名票”之梦。河南选手杨正明手臂骨折,打着石膏、忍着伤痛演唱《断臂说书》。当年两岸交流尚不通畅,但台湾票友程梅华毅然首赴内地参赛,摘得首届“十佳票友”桂冠。黑龙江选手王彩玲身患癌症,为了心中的艺术,她中止化疗参赛,最终荣获二等奖。她激动地说:“京剧艺术是我的第二生命,在和平杯登台彩唱是我的夙愿,感觉自己的身体又焕发出活力!”广东一位票友年逾八旬,重病在身,仍寄来参赛的录音带。他说:“我已没有气力彩唱这段戏,但仍要用声音表达对京剧的挚爱!”他辞世后,评委才听到这段绝唱,无不潸然泪下。

  坚持到群众去。“和平杯”,把舞台延伸到农村、社区和企业,在活跃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数百位获奖票友如星星之火遍布全国,成为国粹艺术的传播者,当地“振兴京剧”的中坚力量。“名票”杨晓云在新疆桃李满天下,许多票友拜她为师备感荣耀。“名票”顾丽娜,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春节晚会演出。科技工作者金玮被评为“名票”后,入选内蒙古自治区“十大新闻人物”。山东票友陈长庆当选“名票”后,成为国家一级演员。“名票”田胜强创办了“山东胜强京剧学校”,培育了一大批京剧新苗。在优秀票友的带动下,群众京剧活动在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1993年,“和平杯”举办全国京剧知识竞赛,4万多名戏迷踊跃答卷,2000封来信建言献策。2005年“中国京剧十大名票巡演团”赴广东、山东、河北等地义演,好评如潮。近年来开展的“名家、名票慰问民政救助对象专场演出”、“名家名票进社区”等活动,让普通百姓过足了戏瘾,体验到京剧的魅力。

  《光明日报》这样评价:“和平杯”开创了由文化部为“十大名票”命名的先河。其影响已超出天津市,在全国甚至世界票友界都有很大号召力。她不仅是业余京剧活动的亮丽风景线,更是群众文化工作的成功典范。

因为她得益于党和政府的精心呵护培育

  精心出精品,恒心铸品牌。从呱呱落地,到弱冠之年。和平人20年痴心不改、辛勤耕耘、创新进取,把一个群众文化活动打造成全国知名文化品牌。

  坚持政府主导。尽管国家文化部一般不参与地方主办的活动,但至今仍牵头主办“和平杯”。天津市委、市政府多次把“和平杯”列入改善人民生活的20件实事。和平区作为主办和承办单位,20年历经五届班子,薪火相传,始终将这一赛事纳入群众文化的重点工程,并在财力上给予保证,先后投入近千万元。

  坚守公益方向。“和平杯”名气的增大,让许多商家看到了商机。“和平杯”不为所动,坚持不冠名、不谋利,不搞商业运作。面对“快男、超女”等快餐文化,有人提议“和平杯”能否增加选秀元素,包装炒作?但“和平杯”始终坚持不庸俗、不低俗、不媚俗,保持了国粹艺术的高雅本色。

  建立完善机制。为确保“和平杯”成为高水平的赛事,设立了机构,确定了专职人员,制定了完备的规则。每次大赛,都认真研究,精心策划。“和平杯”建立了严密的评选制度,坚持彩唱,层层选拔,好中选优;聘请京剧名家和专家担任评委,全程公证,确保赛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尽管规模不断扩大,但始终运转有序。

  注重继承创新。“和平杯”历经20年,届届都有新的举措:先后放宽了年龄和资格限制,推出小票友邀请赛,请观众投票参与评选,表彰振兴京剧“十大杰出人物”和“十大社会活动家”等,不断为“和平杯”注入生机与活力。

  依靠领军人物。“和平杯”的一条成功之道,就在于拥有一批爱戏、懂戏,视京剧艺术为生命的核心人物。和平区原文化宫主任寇援,既是“和平杯”的发起者之一,也是每届赛事的“执行指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原副团长、和平杯“艺术总监”白晶环年逾古稀,但届届全程参与,精心筹划。张志玉、扈其震等许多老同志凭着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不辞辛劳,为“花儿”的盛开倾注了心血。

  从“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到“发展群众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和平杯”走过了坚实的20年,这朵艺苑奇葩必将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百花园中越发开得娇艳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