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频现虚高 专家称长期不透明危害产业

刘德华:这电影票房中的学问,真假难辨,待我细细研究。(设计对白,图为《狄仁杰》剧照)

    《狄仁杰》两票房版本误差3000万元!

  又见票房数据打架,《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片方又是一番澄清。近年“票房虚高”、“票房造假”的报道一直不断。电影票房的发布究竟该信谁?业内人士表示,影片权威票房数字及时主动发布方面还比较落后,目前官方机构只能每周一报,导致屡屡发生片方虚报票房虚张声势的现象。

  牵扯到声誉问题,导演冯小刚曾经不得不连电影都顾不上拍了,出来为《唐山大地震》“票房造假”辟谣。有市场专家抱怨,权威数据的缺乏和不及时,令电影产业沦为小作坊水平,对产业声誉、判断都有很大的危害。本报特为票房问题做小结,剖析问题症结。

  本报记者 王振国

  中国电影票房统计犹如小作坊,长期不透明、不细致,将影响产业投资和声誉

  片方与专家数据相差3000万

  根据市场专家刘嘉提供的数据显示,《狄仁杰》最新票房数据为2.526亿元。而华谊兄弟宣布的数字,《狄仁杰》的内地票房已累积至2.8亿元人民币,这两个数字存在3000万元左右的差距。票房数字为何出现双版本而且相差那么远?华谊兄弟副总裁胡明在接受某网络媒体采访时做出了回应,但没有解释清楚3000万元的差距从何而来。他认为,华谊兄弟提供的数字是针对全国影院排场进行统计和计算得来的,细节和数据出入正和每家影院具体核对中。根据华谊多年的市场经验,他们对2.8亿元的数据有把握。

  票房统计来源复杂

  1.谁来统计票房?

  据电影局负责人张宏森介绍,电影票房共分为4部分,计算起来极其麻烦和复杂,因此目前无法对正在上映的电影进行统一、准确无误的票房统计:

  第1部分是电脑票房,即全国889家影院通过电脑系统上报的数据。第2部分是人工计算的票房,因为全国还有将近200家影院采用的是人工售票的方式,因此只能人工上报票房,有些影院采取的是按月上报的方式,数据特别滞后。第3部分是IMAX票房,即全国10多块巨型超大银幕放映票房。第4部分就是点映票房,即因宣传等原因,在正式公映前放映的场次所产生的票房。

  因为“国家电影票房信息系统”只能显示“电脑票房”部分,准确无误的票房根本没办法在第一时间得到。而上报票房的电脑系统一套价值7万元,有些老影院根本没有能力安装。另外,电影片方通过发行公司监票员的统计,形成了另外一个统计渠道。

  2.谁来报票房?

  目前国内较为权威的公布票房数据的渠道平台有几种,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一个是每周出版的《中国电影报》,但《中国电影报》在街头报摊根本买不到。另外,电影局按每季度报一次官方的票房数据,这个季度数据在《人民日报》上发布。还有一个是中国电影家协会每年编纂的电影产业年鉴。年鉴出版的周期,决定了它不能起到及时传播数据的参考作用。

  次日以及首映周过后,电影片方往往会向媒体通报影片票房,往往就是这个片方透露的数据跟《中国电影报》上的数字“打架”。

  《唐山大地震》上映期间,曾经发生过各家媒体采用了不同时段报出的数据,导致口径不一致,因此闹出了“《大地震》虚报票房”的风波。

  票房监管缺人缺平台

  票房虚高对片方和院线都有利

  市场专家范丽珍认为,夸大票房对片方还是电影院的利益并无危害,是此类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电影票房既没监管机构,也没有约束机制对虚报进行监管。但虚报的结果,无论对片商还是院线来说都能带动票房的提升。”范丽珍分析说,在票房分成上,最终的票房实数会另有参考,与媒体公布的数据差距甚大。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指出,统计手段的落后,造成权威数字发布滞后,非权威发布渠道增加,导致数字屡屡“打架”:“电影局每季度公布票房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难免造成制片方虚报和抢报、媒体质疑等重重迷雾。”

  票房信息长期不透明危害产业

  有专家指出,电影票房不仅是一部影片市场效果的反映,更是衡量电影产业发展形势的依据,现在玩数字游戏的行为“形同儿戏”,糊弄观众之外,危害的是整个产业的声誉以及业界对于下一步投资的判断。

  在10月举行的第1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电影论坛上,市场分析专家刘嘉提出,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有数据无平台”,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官方的统计信息发布平台,不止票房,连观影人次、档期等信息,都始终做不到公开透明,导致产业不像产业,却很像一个小作坊,信息发展和产业发展严重不匹配。

  刘嘉认为,权威票房数据公开不及时,导致了投资方不能获得参考,造成某部影片明明是可能赚钱的类型,但大家根本不敢投钱。另外,她用今年国庆档为例,认为当了炮灰的影片未必不是好片,部分原因是发行信息不匹配,造成片方没有全面了解市场状况,判断不了形势。

  就电影行业的迅猛发展来说,目前的统计手段无疑是滞后了。电影局负责人张宏森表示,由于统计手段滞后,每日公布现在还做不到。电影局正在加强建设网络统计平台系统,争取全方位覆盖,同时也期待着老的电影院能在改造中来实现这个覆盖。努力将票房季报加快为月报,也考虑由电影局发布一些重点影片在重要时间节点上的关键数据,进一步完善发布机制。

  虚报票房常见报端

  冯小刚曾回击《大地震》票房造假论

  近年《阿童木》、《头文字D》等片虚报票房的“事故”层出不穷。

  今年7月,影片《唐山大地震》上映没几天就惹出争议,该片首日票房3620万元的数字遭到媒体质疑虚高,导演冯小刚不得不在自己的微博(http://t.sina.com.cn)反击这一说法,透露影片在中国内地票房达2.4亿元。片方负责人王中磊则解释,对该片首映日票房的质疑,原因是“统计数据不能一步到位提供”。

  2009年10月,《阿童木》在内地上映,3天之后,“发行方称《阿童木》首映3日票房过4000万元”的消息见诸报端。几日后,《中国电影报》公布了确切数据,《阿童木》首映3天的票房为1700万元左右,相比之前的4000万元,该片的票房数据被夸大1倍多。为此,对于动画片《阿童木》票房夸大虚报一事,广电总局电影局特地召开发布会,出面回应针对此事的各种传闻,《阿童木》发行方光线影业也在发布会上公开道歉,表示在权威统计数据公布之前,单方片面草率地臆测并公布票房数据,存在虚报的成分,在实际票房结果出来之后,并没有及时更正有关数据,使不良影响未能及时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