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学批评史》印象记

    最初得知雷纳·韦勒克的大名,还是通过那本他与奥斯汀·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大学毕业的时候,为了给考研做准备,卯足了劲儿在图书馆翻书。我不是读中文系的,没有任何专业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只是凭一股脑的直觉和兴趣找来大量文学理论的书恶补,最初翻到的就是这本《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

《近代文学批评史》 中文修订版·八卷本,【美】雷纳·韦勒克著,杨自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2005年,此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重版,收录到了李欧梵和刘象愚主编的“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中,刘象愚先生在给这本经典写下的序言中如此介绍作者:“雷纳·韦勒克(1903-1995)是20世纪西方十分有影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之一。他的八大卷《近代文学批评史:1750-1950》历经数十年之久,终于在生前完成,被文学界公认为‘里程碑式’的皇皇巨著。”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听人提起这套“皇皇巨著”了。根据我在准备考研期间的阅读印象,几乎任何关于西方文学理论的书籍中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到韦勒克以及这套《批评史》。现在回想起来,韦勒克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除了他的个人在西方文学、哲学、美学和多种语言学上极高的天赋和素养,更大的可能是他与“新批评派”错综复杂的关系使然。新批评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理查兹所著《文学批评原理》(1924)、《实用批评》(1929)和T·S·艾略特的文学批评论文。但直到1941年,约翰·克罗·兰色姆的《新批评》(中译本同样收录到了“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一书出版后,“新批评”这个术语才开始真正流行开来,并用来指称美国文学批评中新的一派的理论和实践。
研究二十世纪文学和文学批评,新批评学派是个绕不过去的门槛,因为它反对那一时期在学者、批评家和教师中风行只对作者的传记、文学的社会背景以及文学史感兴趣的现象。所谓新批评就“新”在坚信文学批评正确的关注对象不是一部作品的外在情况、影响或历史地位,而应仔细考虑作品本身作为一个独立实体的地位。而韦勒克在那部经典之作《文学理论》中作出的最为大胆的举动就是区分了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并把研究的重心放在文学的内部研究上,他深信“文学研究应该是‘文学的’”。现在看来,这样的区分稀松平常,但是如果熟悉西方文学传统的人就该明白,韦勒克的这个区分是多么的具有革命性。也正是这种区分,这种回归到文本本身的研究,让很多人把他归类于新批评学派,但在韦勒克看来,他对新批评同样抱持一种批评的态度,这点在他的《批评史》第六卷有着更为详细的说明。
韦勒克的《批评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西方文学研究中第一部真正的批评史著作。无论是先于它还是同时期,乃至现在出版的著作大都是文学鉴赏史,侧重的重点无非是文学鉴赏、文坛掌故、文人墨客的风流逸事之类,对他们的研究批评很显然仍然是外部的环境的非文学的研究。而这部批评史注重借鉴哲学史、美学史和思想史一类著作的理念和思路,哪怕阐释到具体的作家和文学作品最终也会回归于观念的阐释,思辨的分明。尤其涉及到新批评学派的时候,尽管很多人视他为其中一员,但在书中他为新批评的基本理论辩护之外,同样承认各自的差异存在:“看来得出以下的论断是明智的:应该放弃这个观念和术语,关于这些批评家,应该根据各自的功过,分别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