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世界艺术的殿堂 ———浅评《世界艺术史》

 世界艺术史 

    艺术通史阅读对于提升公众的审美素质,引领公众的人文关怀,对于吸收人类文化艺术的优秀成果,激励当代的艺术创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一般读者层面,需要史料更加翔实的读本以开阔眼界;在专业读者层面,需要了解西方艺术史学新的成果以深化学术研究;在普遍兴起的大学艺术史课程里,更需要一本牢靠的艺术通史著作以资参考。

  由修·昂纳和约翰·弗莱明合著、南方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艺术史》以其结构的完整、资料的新颖和见解的缜密成为各类艺术史中学术质量上乘的版本,它改变了我长期以来对读史感到枯燥乏味的看法。在我看来,这部真正的中西艺术史,是一个十分亲切的“大部头”,读者仿佛不知不觉地走进了世界艺术的殿堂。

  作为一部艺术通史,从头到尾读下来会对世界艺术的全景有一个宏观流畅的理解和把握。翻开艺术史的大幕,会看到史前时代一个个粗糙又奇异(甚至具有魔力)的男人、女人像和欧洲的洞穴里集合了审美性、宗教(巫术)性、寓言性的壮观惊人的图案;接着,我们随着作者强劲的笔触解读古埃及那些神秘的保存永恒之灵魂的金字塔和国王王后们细致迷人的雕像,爱琴海文明中具有浓郁海岛气息的开放性的皇宫、欢乐活泼的艺术品;会被古希腊时期那些高傲的、几近完美的、充满平衡和智性、笼罩着神祗光辉的理想人体和罗马极赋天才的宏大精致的建筑艺术所震慑;在我们呼吸还没顺畅的时候,产生了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这些巨人的文艺复兴时代再一次将我们卷入了艺术的洪流……一直到当代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运动,包括新波普主义、当代抽象绘画、新表现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

  翻阅此书,我们不难想像编写世界艺术史是一件多么浩大的工程,它需要作者有十分广阔的视野(包括古今中外的建筑、绘画、雕塑、影像制品、工艺制品等在内的图像世界)和扎实的美学理论以及对哲学、科学、政治、经济、宗教、军事各领域知识的涉猎。《世界艺术史》在这个方面充分显示出了作者———修·昂纳和约翰·弗莱明让人敬佩的写作功力。

  本书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本书阐述的含量大大多于诠释和评价性的含量,体现了作者对艺术和读者的双重尊重,他们把更多的空间给了艺术本身,把更多感知和喜好的权利给了读者,这也是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觉得愉快和感激的地方。二,由于作者的修养和立意,本书更注重从艺术本身的角度来谈论、描述艺术,在尽量平实的理论性语言中加进哲理性和富含诗意的语言。如:“其亲切体贴、过度精致,甚至带有女性意味的表情简直就像一个扰人的谜团,同时兼具朦胧的内省和温暖的感官性。”“就像那长在山丘上的野生风信子一样,永远受到路边的牧羊人双足的撕扯和伤害,直到紫红色的花朵因践踏而埋入地底。”“一位天生丽质的仙女,比其他众神更受到上帝宠爱。她的灵魂和心灵便是爱与慈悲,她的双眼是尊严和高尚,两手是慷慨与庄严,脚便是清秀与端庄。”这些语言即便是诗人,也会感到羡慕。三,作者拥有十分翔尽的史料,并将其组合成更立体,可读性更强的结构模式。

  这部长卷以人类的文明发展为基础,阐述艺术史的流脉;论述具有权威性,立场不偏不倚,充满了启发性的观点。内容从三万年前原始先民的小雕像,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录像艺术,叙述中涉及绘画、雕塑、建筑、摄影等艺术各门类,另外也包括丝织、钱币、陶瓷、镶嵌、印刷、金银器等工艺美术与设计艺术内容。本书最重要的是以“世界史”的视角涵盖全球,广纳亚洲、非洲、大洋洲以及欧洲和美洲的艺术。本书探讨了艺术的功能和意义,甚至偶尔挑战传统的观点,如“进化”观念的负面影响。全书共928页,1372张插图,包括585张彩色照片,20张地理示意图,122张线图和22张年表。以丰富的视觉形象资料构筑成世界艺术史的宏大结构,引人入微入胜,感受人类艺术创造的伟大气象。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对于我,《世界艺术史》是一部史诗也是一本画卷,是一笔财富也是一份快乐。品味它更是像一场对流逝的时光的抚摸和对永恒艺术的敬礼之过程。但愿世界艺术之花在未来开放得更美,但愿未来的世界艺术史更加丰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