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芬 畅游艺海一怪才

    今年年初,陈祖芬获得第五届中国大众文学百花奖的喜讯在泉州乃至福建文艺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此陈祖芬非当年以《祖国高于一切》享誉中国文坛的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陈祖芬,而是泉港一位年纪轻轻的艺术家。

  凭借一篇针砭书坛时弊的千字散文《我的评论原则:知人以深刻而仁厚,论艺(事)则理性且公正》,陈祖芬成为第五届中国大众文学百花奖我省唯一获奖者。然其艺术视野并不局限于文学创作,早在七年前,他就为自己做了规划,涉及书画、篆刻、评论、影视剧本、平面设计等多个艺术领域。因此,在旁人眼中,陈祖芬有点狂,也有点怪。在一个飘着细雨的午后,记者来到了泉港区界山镇大前村,专访怪才陈祖芬。

  临摹《兰亭序》

  重塑生活信心

  “如果没有从艺术实践中找到自信,我可能早就自杀了。”个子不高的陈祖芬说话率直,坚毅的脸庞仿佛写满沧桑。

  陈祖芬出生于泉港乡村,家中有九兄妹,他排行老八。父亲很严厉,他小时候是一个怕父亲的孩子,从小就多愁善感。

  他说,小时候家里很穷,地瓜片生了虫子都舍不得丢掉,因此吃过不少长了虫子的地瓜。他是班上的穷学生,下雨天上学的时候,因为雨鞋有破洞,泥水钻进雨鞋,脚会很难受,他就将雨鞋抱起来放进书包,自己赤着脚,走上几里路。一直走到校门口,他才把脚放进小沟里洗干净,换上雨鞋。

  初为人师的陈祖芬工资才189元,每次他进书店的时候,都会弄得只剩下路费出门。在他的卧室里,他的床边都是书。他在读书的时候是非常投入的,有一次,在宿舍里看书的时候,本想喝饮料,但他却拿起一瓶花生油就喝。

  “每天晚饭后,就是读书、写作、写字,常常到凌晨三四点才休息。”陈祖芬回忆说,“每周还得坚持上二十几节课。因为没有照顾好自己,身体健康受到了很大影响。各种疾病接踵而至,简直成了‘药罐子’。”

  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打小就爱写字的陈祖芬疯狂地迷上王羲之的《兰亭序》。他收购大量旧报纸,一得闲就一遍遍地临摹《兰亭序》。“在练习书法中,我渐渐找到了自信,自杀的念头也就消失了”。

  书空练书法

  生活中闹笑话

  临摹了一段《兰亭序》后,陈祖芬领悟到书圣王羲之的这一杰作对学书者并非最好的范本,“易进难出”是它作为学书范本的不足。

  于是,他放弃了《兰亭序》,开始大量收集各种各样的书法精品资料进行研究。曾有一个月,他一次性复印了500张近当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几乎花光了当月的全部工资。

  日子长了,陈祖芬找到了书空这一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练习书法。他发现,书空时手与大脑的距离是最近的,而且更适合自己不宗一家,集百家之长以确立自家风格的学书道路。而传统的临摹则容易造成依葫芦画瓢,在手不在心的毛病,且不易走出前人藩篱。

  从此,陈祖芬常常练得忘乎所以,在生活中闹了不少笑话,书法水平却日益精进。

  有回上省城福州,陈祖芬在公交车上看到路边有个牌匾的书法写得很好,不禁用书空的方法来练习。只见他用手不停地在空中比划着,坐在身边的乘客都投来异样的目光,车上一名福州画院的老画家却凑了过去,赞赏道:“年轻人,你的手很巧,是在书空吧。”多年以后,尽管不知那位萍水相逢的老画家的姓名,陈祖芬仍感激地说:“他是我的知己!”

  欲涉猎多个艺术领域

  孔子曾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受限于个人的天赋、才情及精力,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纵横各大艺术领域的艺术通才屈指可数。陈祖芬却雄心勃勃地向书画、篆刻、评论、影视剧本等多个领域同时进军。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在《福建日报》发表了一篇书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在各类报纸杂志发表近百篇散文评论。


  “几经风飚衰草劲,一唳缘孽顽石灵”、“从来文章嗟道义,自古功业践尸魂”……陈祖芬的楹联作品被评论家认为“气象宏大,古文修养深厚。气势雄浑,意韵深远”。此外,他对写意花鸟画、山水画、篆刻、评论、影视剧本、平面设计等多个领域的艺术实践也列出了明确的目标计划。

  “有人说,我是想做艺术界的‘全能选手、样样冠军’。这就是我的追求!”陈祖芬坚定地说,他认为,一位真正艺术家的真正快乐就是在鉴赏和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之中,自己的生命已经融在艺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