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腔《杨门女将》看青春版戏曲

2009年6月11日晚,演员在表演青春版秦腔历史剧《杨门女将》。

    即将在西安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亮相的青春版《杨门女将》,还未正式演出便受到各方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该剧自2008年公演以来获得了很大成功,还因为这是秦腔界首个青春版的大戏。近几年,昆曲《牡丹亭》、越剧《红楼梦》等纷纷打造青春版,一群年轻演员们在绚丽的舞美灯光和华丽的戏服衬托下,给人们奉献了一出又一出古老戏曲的盛宴。在这些演出获得成功的同时,人们不禁在思考,这些青春版作品真能担负起振兴古老戏曲的重任吗?

    “青春版”成为戏曲界一种时尚

    其实,戏曲走青春路线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的老戏剧家顾锡东就倡议组建了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之后浙江各地组建了多个小百花剧团,这对后来越剧和浙江其他剧种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而此次承担演出任务的陕西小梅花秦腔团成立于2008年9月,该团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在第9期演员训练班的基础上新组建的演出团体,现有演职员120余人,艺术人员平均年龄20岁。

    近年来,“青春版”似乎已成为戏曲界的一种时尚,昆曲《牡丹亭》、越剧《红楼梦》、黄梅戏《梁祝》等纷纷打造了一批青春版作品,这些作品无一例外起用平均年龄仅20岁出头的小演员,并大都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

    制作上处处适应现代观众需求

    这些青春版戏曲除了其用年轻演员外,还在剧情设计、舞美灯光、服装道具上紧紧契合现代观众的需求,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大众娱乐文化所具有的运动感、炫目感。

    以秦腔青春版《杨门女将》为例,该剧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便是,追求与紧急的战争氛围相一致的戏剧节奏。该剧从第一幕到第二幕之间的转化,不过换了一个供桌,一个背景布幕,而从校场到战场,也只是背景幻灯的转换,其紧凑干净如电影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