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展现素雅之美 5月8日登台北京音乐厅

  “昆曲最大的魅力是一支清笛在旁,唱者悠扬地唱出一缕清音,美得彻骨。越是没有大型乐队伴奏,昆曲越是能张扬出它清、美、雅、孤的境界。这次是无伴奏合唱清唱,去除了热闹的钹铙齐响,更能体会昆曲的美……”5月8日,这去除了钹铙齐响的无伴奏合唱清唱剧《桃花扇》将在北京音乐厅幽幽唱起。

  作曲家廖乃雄是清唱版《桃花扇》的辑词、谱曲。选择《桃花扇》作为将昆曲与无伴奏合唱清唱“跨界混搭”的首个尝试,缘于他心中一个舍不掉的情结,“我自11岁时跟父亲读《桃花扇》后,一直对此剧极其倾心,曾想写作一部歌剧《桃花扇》,可是这梦想在现实条件下只能属于空想。”

  2007年,廖乃雄偶然在南京看到了昆剧《1699·桃花扇》的演出,欣喜之余,决心将它改写成一部无伴奏合唱清唱剧。但他没有马上提笔,而是先向《1699·桃花扇》唱腔的音乐设计者孙建安讨教,求得了全剧唱腔的乐谱和录像后进行深入学习,才敢动笔。“在创作过程中,我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从一开始,我就抱定宗旨,对昆剧原作以及昆曲音乐不求全似与形似,而只求神似。因为完全‘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太似,不如去听原来的昆曲,不似,就势必会舍弃昆曲音乐的精髓。”

  清唱版《桃花扇》保留了孔尚任原著的重要折子戏,从侯、李定情到香君拒婚,再到两人出家的爱情线,与左良玉哭主、史可法殉难的历史线两线并行,最后以大段《哀江南》套曲作结,完全遵循原著。其实,廖乃雄在尊重原著的同时,还有些偏心,“《桃花扇》原作中有4段最使我倾心,《哭主》、《守楼》、《沉江》和《余韵》。《哭主》和《沉江》刻画两位英雄人物的壮志与痛史,沉着、感人;《守楼》极富艺术性地刻画出类拔萃的红楼烈女李香君,《余韵》借柳敬亭和苏昆生这两位可敬可爱、刚直不阿的民间艺人之口,淋漓尽致地道出亡国之恨与兴亡之感,描绘得无比精微、深刻。”就这样,廖乃雄从这4段着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借助西洋合唱中的和声、复调手段,以及混声合唱、小组唱、领唱合唱等形式,将《桃花扇》中的爱情故事和历史背景娓娓道来,昆曲的柔艳缠绵在无伴奏合唱中被层层铺开。这别样的《桃花扇》让观众们惊喜,自2007年成功首演后,又作为“2008北京现代音乐节”开幕式演出亮相,2009年更是登陆国家大剧院而深获好评,随后在南京、深圳、广州、武汉等地巡演,皆受到热烈欢迎。甚至有乐评人认为清唱版《桃花扇》“不仅以一部成功的作品存在,不仅以东西方音乐结合体存在,更将以一种精神和创作理念的继承及方向的指引者而存在”。

  其实,清唱版《桃花扇》已经是昆剧《1699·桃花扇》继青春版、传承版、精制版、音乐会版、折子戏版等版本后诞生的第8个版本。廖乃雄坦言,清唱版《桃花扇》是和原作距离最远的版本,“因为它采用的是无伴奏清唱剧的形式,这里存在着中外音乐的交融、新旧艺术形式交叉等许多复杂的问题。但是,只要品质优良,是能够得到观众认可和欢迎的”。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