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风景中的沧桑六十年(组图)

    正如张海迪在新作《我的祖国》(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自序中所言:“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国就是农村广阔的田野,宁静的村庄,密密的树林,还有绿色的山峦,清凉的小河。”

  祖国华诞60年,回首历史是如此悠远又切近,就像黄河、长江,千回百折,却永远滔滔滚滚,一往无前。共和国的沧桑60年,反映于纸页中,又是一道瑰丽的风景。

  我翻开刘建美的《图说新中国60年巨龙腾飞:1992-2009》(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南方讲话、中共十四大、加入WTO、1998年“抗洪”、香港与澳门回归、国庆50周年大阅兵……纷至沓来,构成驳杂而绚烂的独特风景。另一册《新中国60周年大事本末:影响中国的重大事件》(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正好可以对比阅读。它以纪实手法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间具有广泛影响的重大事件,“文革”前以政治事件为主,“文革”后以经济事件为主,以故事形式出现,既具史实性又富可读性。此时,再回味一下《亲历共和国60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与决策》(陈一然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作者的发问:中国是在逆境中崛起,还是在强势面前盘桓,答案已不言而喻。

  经济落后曾是我们心中的痛,但在经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的今天,中国却仍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成为抵御危机的重要稳定力量。《2009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新中国工业60年》(经济管理出版社)告诉我一个事实:中国完全有能力把自己国家的事情做好,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重要贡献。另一本《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则系统梳理了1949-2009年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以丰富的文献事实为佐证。至于大型画册《我们的田野》(农业出版社出版)则以视觉效果引人入胜,选录的243幅图片记录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农村改革30年来,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变化与现状。

  6代人,60年,160个片断,展现别样的生活真相,这是《中国生活记忆———建国

  60年民生往事》(陈煜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给我的印象。书中从平常百姓的生活入手,再现共和国60年平常人生活的酸甜苦辣。比如上世纪50年代的“列宁装”、“布拉吉”、粮票和给水站,60年代的红宝书、弹弓、斗鸡,70年代的样板戏、小人书、36条腿和“三转一响”、爆米花、鸡毛换糖和喇叭裤,80年代的红裙子、假领子、迪斯科、邓丽君和“大哥大”,90年代的“一步裙”、“菜篮子工程”、股票、超市和甲A联赛,新千年的唐装、房奴、“人造美女”、超级女声和“动车组”……在怀旧中为共和国60年生活留下珍贵的文图资料。

  记得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建筑中国六十年”系列丛书》(《建筑创作》杂志社编,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就以全新的视角对建筑行业、建筑文化诸领域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审视。梁启超先生在提出新史学时,强调要努力“使国民察知现代之生活与过去、未来之生活息息相关”,“建筑中国六十年丛书”没有寻找与建筑设计相关的“最喜之事、最痛之事、最悲之事、最扑朔迷离之事”,而是总结那些60年来最可引发思考之事,最能代表建筑界社会贡献力之事,并从中汲取今日方向,其可贵之处正在于此。


  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由王蒙担任主编、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选编的《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由《中篇小说精选》《短篇小说精选》《小小说精选》《文学评论精选》等分卷册组成,囊括了建国60年来文学领域中一流作家的代表作以及各体裁的经典篇章,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文艺题材方面,不容忽视的还有中国出版集团,它自去年11月份以来,陆续出版了100余种重点图书,其中很多是以亲历者的视角反映新中国的艺术之路,如《著名美术家访谈录》《共和国60年文化发展史》《昆曲60年》《新中国60年阅读心灵史》等,还有颇具民间特色和民间元素的《中华民族人物谱》《中华民族印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