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老之星数他人气最旺

 摘要:1947年2月,欧礼锦出生于沙咀村,曾任新沙大队民兵营长、沙咀村主任,村长等职,现任沙咀股份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百善孝为先,这一传统美德在欧礼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父亲过世早,欧礼锦几十年如一日孝敬母亲。身为董事长的他,无论工作再忙,都会挤出时间服侍母亲、寻医问诊,把母亲的个人生活打点得有条不紊。庄家

  欧礼锦

  男,62岁,深圳十大孝亲敬老之星(公示中),福田区沙咀股份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

  昨晚7时,夜幕早已降临。虽是周末,但62岁的欧礼锦仍在为社区邻里节和重阳节活动忙碌着。作为票数最高(网投得票及手机投票超过8万票)的“深圳十大孝亲敬老之星”候选人,这位老人表现得极为低调,不愿讲太多。“虽是社区有名的孝子,但他为人处事一向低调,特别是做了好事、善事之后,不大喜欢人家宣传。”欧礼锦的下属王焕文如此评论道。

  1947年2月,欧礼锦出生于沙咀村,曾任新沙大队民兵营长、沙咀村主任,村长等职,现任沙咀股份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百善孝为先,这一传统美德在欧礼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父亲过世早,欧礼锦几十年如一日孝敬母亲。身为董事长的他,无论工作再忙,都会挤出时间服侍母亲、寻医问诊,把母亲的个人生活打点得有条不紊。

  老母亲病重期间,他和妻子天天坐在她身边给予安慰,讲身边发生的大小事,讲以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管老人能否听懂,只要能开心地笑一笑,欧礼锦就甚感欣慰,直到母亲安详地离去。

  “不仅仅孝敬母亲,对周围的老年人他也特别关心,谁家的老人有什么困难,他都会伸出援手。”王焕文说,沙咀社区有一位文姓老奶奶是烈属,每隔一段时间,欧礼锦都会带上慰问品亲自上门看望,如实在抽不出时间,他就派公司高层领导上门代为问候。逢年过节,他都会带领公司经营班子走访慰问社区的老干部、老党员、老寿星,每年大年初一一大早,他第一件事就是到老人院和老人家里拜年,嘘寒问暖,还派利市、送礼物,街坊邻居众口称赞。

  欧礼锦还斥资100余万元,在蓝湾半岛H栋兴建了沙咀老人活动中心和沙嘴村老人之家,聘请专业舞蹈和健身操老师任教,指导老年组的舞蹈、健身操和柔力球运动。同时,他还热心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积极倡导老年人锻炼身体、健康生活的理念,公司专门购买一台中巴,每周六、日,载老年人爬山和健身运动等。

  闲家

  父母玩皮影司机保姆伺候

  熊鹰

  女,罗湖百仕达花园居民

  百仕达皮影剧团,这个由14位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成立的剧团,自2006年在团长常才智先生的发起下成立,如今已名声在外,三年来受邀参加演出100多场。常才智说,他和老伴能够心无旁骛地玩皮影,没有女儿熊鹰的支持走不到今天,剧团的创办,也多亏了女儿拿出的3万元启动资金。

  今年64岁的常才智,早年毕业于上海电影学院,是有着丰富皮影艺术经验的专业导演。从湖南省文化厅退休后,2006年他来到深圳定居,住在女儿熊鹰所在的罗湖区百仕达花园。当年,他就有了在小区组织一个皮影剧团的想法,这得到了女儿的大力支持,“女儿希望我们多参加社区活动,丰富业余生活”。

  “创办之初,挺困难的”,常才智回忆,皮影舞台虽小,但那些音响设备、皮影造型,最少也得3万元的启动资金,而女儿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拿出3万元给了他,因此剧团才得以成立。

  工人文化节、皮影艺术节、深圳读书月……近期,百仕达皮影剧团的行程排得满满的。“退休了,却比工作时更忙了”,剧团成立后,常才智身兼团长、编剧、导演数职,老伴是节目主持,常才智要编排剧目、制作皮影道具、教团员们玩皮影、去社区表演……他每天上午8时至晚上10时,时间几乎都放在了皮影戏上。而女儿为了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给两老请了保姆负责衣食起居,每天饭熟了,保姆就打个电话通知二老回家吃饭,还请了司机,如果他们要出去表演、开会等,也有司机负责接送。

  有时,熊鹰自己的建材公司搞活动,她就会邀请父亲带着他的剧团前去表演。有时公司组织短途旅游,她也会叫父亲带上剧团的老人们一起参加,请他们吃饭、送礼物等。而就在去年,他们家获得了深圳市文明家庭及书香家庭荣誉称号。

  “没有家人的支持,我们走不到今天。”常才智说。

  8∶00一到老板就临阵脱逃

  叶新林

  55岁,私营企业主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不少建设者如叶新林一样,孩子已在城市里开枝散叶,父母还远在老家。儿行千里母担忧,关切的一句问候,简单的一声祝福就是最能让老母亲释怀的良药。深知这一点的叶新林于是为兄弟四人定下家规:周一至周日,除了要照看孙子的大哥可少打一天,其他三人都要按时每周两次电话。大家心里有个轮班表,自己所负责的那天的晚上8时,不论身在何处,都要立即给家里拨电话,分毫不差。

  叶新林所负责的是周二和周六。他是生意人,隔三差五有应酬,然而宴会间,每每8时的钟即将敲响,他就会像到了午夜的灰姑娘,弃了酒杯迅速匿去。一次在餐桌上,客户斟满一杯递上:“叶老板,到你了!”他没接,却举起手腕看了眼表,然后礼貌地说:“对不起,等我一下。”“先喝掉这杯再说!”“对不起真的不行,快来不及了!”不顾别人瞠目结舌,他就跑进洗手间,关上门,拨下那个熟悉的号码。助手只好再次对客户解释:“老板要给他妈打电话……”半小时以后,叶新林才开门走出来,在众人的注视中露出阳光的笑容“不喝了吗?继续呀!”

  每周这两天的8时,他有时在车库里倒车,有时在电梯里上行,有时提着重重的购物袋正走在路上,但老家的电话铃总是准时响起。“你不能把手头的事先做完吗?”妻子有时候抱怨。他就正色道“你不懂,妈是吃完饭,就眼巴巴坐在电话旁等着的,那是老人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我们如果晚5分钟,她都要急死了,猜测我们是不是出事了。”知道他的习惯后,妻子专门给他买了个车载蓝牙耳机,让他在开车时可以安全地连线。

  全家只有在春节时才会从各地赶到上海碰头,由于老人家已年近八十无法登机,坐火车又嫌硌得慌,每年都是几兄弟亲自驱车6小时到老家温州去接送。一般都是大车小车一起去,方便老人家腾挪,四兄弟一人口袋藏把梳子,路途上,头发被风吹乱一点,就随时给老母亲梳理那已经稀松的银发。儿子女儿们都笑话他们“太肉麻”,他们却丝毫不觉难堪,皱纹已经爬上了这两代人的脸,这样的天伦之乐已是生命中弥足珍贵的财富。

  阿婆不理睬“红马甲”温柔过招

  虞朝霞

  女,西乡街道义工服务中心义工

  “这个是我吗?”从没有见过数码相机,看着自己的模样定格在相机屏幕上,麦群阿婆高兴得手舞足蹈,硬是要将自己“拿”出来。左右不得后,阿婆急得团团转,开始撅嘴巴,生起气来,让义工虞朝霞等哭笑不得。直到第二天一早,义工送来照片,阿婆才一个劲地傻笑并说“好开心。”

  今年86岁的阿婆,独居在西乡流塘影剧院附近的一间旧祠堂里。据居委会介绍,阿婆早年从公明嫁到这里,丈夫早亡,膝下无儿女,也没亲戚,一人寡居于此几十年。多年前因阿婆行动不便,居委会便每月花钱请人送饭、打扫卫生。从一个多月前开始,西乡街道义工服务中心的义工每日上门3次,跟阿婆聊天。

  刚接触阿婆时,义工常遭阿婆竹棍的驱赶。那时阿婆会用眼睛直瞪义工,手指耳朵表示自己听不到,还不允许义工跨进祠堂门槛一步。

  跟穿红马甲的人“过招”次数多了,阿婆开始对义工有了好感。现在,阿婆会主动握住义工的手,因为怕义工站着累,就叫他们坐在床上或祠堂门口的布上。后来义工才得知,原来阿婆手上、耳朵上曾经所戴的祖传金器,都被扶她进屋睡觉的人抢走了,故阿婆对生人很设防。

  现在不穿红马甲,阿婆也能认出义工。阿婆不再像以前一样蹲坐在门口,眼睛遥望远方。每跟义工聊天,就会冒出一句“好开心”;看到义工头上戴的漂亮发夹,也会弄下来玩玩;见到这个义工来了,就会问:“今天某某怎么没来?”义工来晚了,她会生气地说:“你今天迟到了。”“怎么才来,我要睡觉了。”……每每这时,阿婆就显得特可爱。

  阿婆每天起床3次:9时、12时、17时,每次起床吃饭并玩半个小时后,就关门睡觉。义工总按点给阿婆送去早餐粥、晚餐和点心。因怕阿婆被蚊虫咬,还带去灭蚊器、碘酒、药水等东西。这时,阿婆还会强塞水果、卫生纸等回赠义工。

  “每天固定时间去看阿婆,成了生活习惯。”几个每天必去看阿婆的义工说,“哪天不去,回家就会心里想着‘阿婆今天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