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名流:文学评论家任孚先

 任孚先,1935年9月生于今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东风村,196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四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文艺理论研究与文学批评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文学世界》杂社社长,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编著或担任主编的论著有《片羽集》、《聊斋志异评析》、《山东解放区文学概观》、《现代诗歌百首赏析》、《白话插图山海经》、《山东新时期小说论稿》、《聊斋志异艺术论》、《中外文学批评家辞典》、《齐鲁文化大辞典》等。任孚先著述颇丰,见解独到,为山东文学的发展、山东青年作家的成长倾注了一腔热血,是深受人们敬重的文学评论家。

  一

  任孚先自小就喜爱文学,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少年时期就与家藏丰富的古书结下了“缘分”,不仅阅读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古典名著,而且对于一些野史趣闻也有所涉猎,对于中国的古典文化有着多方面的了解,从而培养了他对于文学的浓厚兴趣。在小学时期,就喜欢作文,中学时代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由于学习成绩优秀,曾被推荐为徐州市学联学习部部长。同时,他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进行广泛阅读,特别对西方文学的阅读犹为广泛,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雨果等作家就是在这个时候被他充分了解的。1956年,任孚先考入了山东大学中文系。在这里有冯沉君、陆侃如、高亨、萧涤非等闻名全国的著名学者,有数十万册的藏书和浓厚的学术与文学氛围。正是在这里,任孚先开始了自己最初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活动。在前辈教师的指导下,他刻苦努力,崭露头角。在《文史哲》发表了《谈青春之歌》、《论”厚古薄今勺,在《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版)》发表了《论红旗谱》等文章,在《山东文艺》上发表了评论当时出现的肖端祥、邵勇胜等农民作家的文章,在《大众日报》、《青岛日报》、《济南日报》等报刊发表了数十篇文艺思想杂谈及评论,引起了当时文学界的关注。1960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山东省文联文学研究所,成为省文联第一位专职文学评论工作者,并坚持至今,仍笔耕不辍。他在三十多年的文学理论研究与评论的学术活动中,几乎涉及所有艺术门类。从文学到影视,从戏剧到期刊研究,都发表过一些有见地的评论文章,但其最主要、最重要的成就是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学评论。任孚先的学术研究著作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理论探索;二是文学研究、创作思潮与作品评论;三是资料编篡。在这三类学术研究活动中,他一主坚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学继承与探索创新的结合,坚持每一篇文章的写作都有严谨、扎实的文凤,从而使他的著述多有建树和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