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希提:享受鲁宾孙漂流式的热带天堂

乘游艇前往酒店的路上,一派热带旖旎风光

  电影里,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与戴花的土著女子正在浪花翻涌的沙滩上缠绵。下一秒,电闪雷鸣。他迎着风浪驾船出海去营救心上人,神色如岩石般坚毅,而镜头则摇转到被狂风拨弄得无比凌乱的棕榈树影。在从洛杉矶飞往塔希提的航班上,这部拍摄于1962年的老电影《叛舰喋血记》被播个没完——它是对塔希提及其周边诸岛最经久不衰的好莱坞式宣传,关于一个冒险和享乐的流放天堂。

  坦白说,法属玻利尼西亚和它的118个岛屿本不在我的行程表上。但在美国的摩登都市间独自旅行了3个礼拜之后,我对所谓的现代文明世界备感疲倦,又恰好在旅馆的交换书架上翻到了本《孤独星球》,被其中美丽的图片和煽动性的文字所蛊惑——“塔希提所处的社会群岛可是一个享受鲁滨孙漂流式的热带天堂。也别管什么理由了,在它被现代文明彻底攻克之前,赶紧去留下你的足印吧。”上网一查机票,竟然有淡季折扣,于是拎上包就这么飞到了太平洋的中心。时值雨季,尽管我满心期待,却未能幸免一场瓢泼黑雨。飞机在乌云密布的岛屿上空跌跌撞撞地盘旋了半个小时后,终于有惊无险地降落在Faa'a机场湿滑局促的跑道上。

  1767年,英国航海家瓦利斯(Samuel Wallis)登上了塔希提岛,法国探险家布甘维尔(Louis-Antoine de Bougainville)和大名鼎鼎的库克船长(Captain James Cook)也接踵而至。他们向世界揭示了这个“海上仙岛”的存在,但更多的人却是借高更那些肉欲而热情的后印象派油画(画中人大都是头插扶桑花、赤身露体的土著女子),而对塔希提生出了莫名的迷恋和想象。在首府Pape'ete的街头巷尾,不难找到那本取材自高更在南太平洋岛屿上的“艳遇”写成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我也不能免俗地买了一本作为旅行读物,并在抵达的次日清早兴致勃勃地去参观当地的高更博物馆。

  讽刺的是,尽管高更在塔希提生活了足足12年,在此汲取的灵感也将他的绘画事业推上了顶峰,但这个纪念高更的博物馆却无力收藏哪怕只是一幅他的真迹(藏品全都是复制品)。高更是不是塔希提的骄傲可谓见仁见智,我却不免怀疑毛姆在创作时似乎过于崇拜而神话了他,有意无意地回避了那个身在荒岛却心念欧洲、在乎着巴黎沙龙的评论声音的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