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坛"跌落凡间的格林斯潘

  晚节不保、秋后算账……艾伦·格林斯潘恐怕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这些词汇会被加诸他身上。82岁,这个中国人看来早该是安享晚年的岁数,格林斯潘却不得不在卸任后重回国会演讲台,接受全世界饱含各种意味目光的洗礼。
  作为美联储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领导人,格林斯潘书写的是一段传奇。“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类似的语句还有很多。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格林斯潘在美国大选中甚至有了跨越党派的超然地位。1996年美国大选前夕,《财富》杂志的封面口号就是:“笨蛋!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当美联储主席就成。”
  然而,本月23日,在美国国会,这个曾经让美国人颇为信赖的“艾伦”却几乎沦为千夫所指,承担起他自己口中“百年一遇的海啸”的沉重担子。他说:“我不知道漏洞有多大多深,但我对这个事实感到非常沮丧。”
  沮丧、迷茫、疲倦、无奈,23日当天,这些情绪始终萦绕着格林斯潘。实际上,这几乎是他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在公众面前显露出这样的情绪。美联储的18年历练,格林斯潘留下了果敢的名声,也打磨出了总是充满着睿智和信心的目光。在他的任期内,美国曾经创纪录地实现了十年经济扩张,对于他本人的溢美更是不胜枚举。
  更重要的是,他任期内,美国经济并非一帆风顺,正是在逆境中逐渐带领美国经济回归才更加凸显出他的能力。他至少参与化解了美国经济遭遇的两次危机。 
  1987年10月19日,华尔街经历“黑色星期一”,此时,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刚满两个月。他承诺向任何处于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帮助,次日股市立刻反弹。
  2001年3月,随着互联网泡沫破灭,股市大跌,美国经济衰退。此后,突发的“9·11”恐怖袭击雪上加霜。实际上,早在1996年,格林斯潘就预言,美国股市存在“非理性繁荣”。他在2001年1月推行的经济刺激性政策,更让人们津津乐道于他提前预判美国经济将陷入困境的神奇能力。当年11月,美国经济就摆脱了衰退,基本稳定下来。
  即使是现在看来,被诟病最多、由格林斯潘主导的长期低息政策,早在2004年已得到了他本人某种程度上的纠正。2004年6月30日,美联储开始每次25个基点的系列升息步骤,逐渐淡化经济刺激政策。
  如果一定要说,在格林斯潘的美联储生涯中有什么错误的话,那就是他对金融市场自我监管能力的过于肯定。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没有预想到银行竟然会不顾投资者利益。
  有人评价,格林斯潘骨子里流着自由不羁的血液,这从他年轻时曾经在酒吧里吹奏萨克斯就可以显示出来。现在看来,对自由经济的过分崇尚,导致了他如今的尴尬境遇。
  “我们不能期望完美,尤其是那些需要预测的领域。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是不能指望十全十美。”格林斯潘在听证会上辩解说。也许格林斯潘说得对,他从来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相对那些当初把他抬上神坛,如今又把他推下神坛的人,也许,他还更接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