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石生:身残志坚的剪纸大师

认识徐石生先生是在1973年。那年我17岁,是和县西埠中学的高一学生。因西埠区文化站将我创作的一幅水粉画《育新苗》推荐到县文化馆展览,才有幸与徐先生一道被抽调到县文化馆参加美术创作学习班。当年由于我太年轻,因而对徐先生的剪纸作品以及他所获得的成就都不太在意,直至30多年后的2007年的5月26日,我在“和县生活网”记者陈勤双先生的陪同下专访徐先生时,才惊喜发现他竟是一位身残志坚成就卓著的国家级剪纸艺术大师!

一、  坎坷的人生

徐石生,1946年9月出生于安徽和县黄坝,本姓赵,兄弟姐妹共11人,他最小。1947年在和县人、原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韩连和的介绍下,他被抱养给当年在和县石跋河碾米厂任技术员的徐召庭(天津小站人)、陶文雅(苏州人)夫妇做儿子,遂改姓徐。1950年,养父徐召庭先后调到县政府建设科、水利科和工交科等部门担任技术员、工程师等工作,直至今日,和县城内仍有他当年规划设计的特色建筑,如县政府对面的原工商银行办公大楼(现已成为宾馆)等。1951年,徐石生跟随养母一同搬进和县县城住。按说,徐石生生活在这个干部家庭应该有个幸福童年的,可不幸的是,1952年下半年在原城区小学读书期间,他竟在一次滑板游戏中被拥挤的同学们无意中从高处推下来跌成重伤,直至1954年被迫将左大腿截肢而形成终身遗憾。俗话说“破屋偏遭连天雨”,1958年,其养父又突然被打成右派分子,所以他的家庭立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也只好辍学在家。

1965年8月,19岁的徐石生被县劳动局安置在县建筑工程队工作,队长是肥东人刘德成。1966年,全国因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而开始混乱。到了1967年1月,他因右派养父的影响而被“清理”回家。没有生活来源怎么办?徐石生在一次偶然的灵感启发下,竟自学起剪纸来。他先跟随街上的老艺人学习刻制和县人春节时喜欢贴挂的“门笺子”卖,后因“门笺子”属于“扫四旧”的对象,就改刻毛主席像和“忠”字系列的剪纸作品,时间不长就在县城里小有名气了。当时县政府很多部门经常开展各项政治活动,需要在街头巷尾书写各种标语,大家都想到请徐石生来刻制喷漆字的坯子来喷制标语口号。后来,他凭着自学的财会知识被县财政局录取为助征员,参加每年5到6个月的午季和秋季征收工作,月工资只有28元。直到1972年1月才有幸被照顾招工到县粮食部门工作,专门从事粮油收购业务和结算的具体工作。他1978年成家,妻子禹秀芳朴素勤劳通情达理,非常支持他的工作和他对剪纸艺术的追求,儿子徐津的出世更给他带来了许多欢乐,他这个家庭终于充满了生活的阳光。可1998年,他因全县粮食企业改制而被提前内退回家,直至2006年10月才正式退休。



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