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文艺评论 推动文艺繁荣

  【编者按】文艺评论要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体现时代发展趋势,贴近实际,面向群众、服务群众,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

  5月26日下午,安徽日报召开加强文艺评论座谈会,来自我省的评论家、作家和专家、学者围绕“改进文艺评论、推动文艺繁荣”展开座谈讨论。与会者认为,文艺评论对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文艺现象作出价值判断,是引导群众文艺鉴赏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文艺创作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新形势下的文艺评论,对促进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作用。这里摘登部分发言。

  坚守文学批评的原则

  -许辉(省作协常务副主席、作家)

  现在有许多文学批评,一开口不由自主就有了套路,我把它归纳为“三段论”:对一部作品先说些好话或鼓励的话,再做些无关紧要的分析,最后是不痛不痒、象征性的批评。这一类批评大致上是表扬稿,很大程度上对作品只是起到一种宣传作用,真正对提高文学创作的水平又能有多少帮助呢?

  出现这个现象不是个案,各方也都有一定难度。首先是组织者有难处。比如组织作品研讨会,作品确实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足,目的就是集思广益,鼓励作家创作,也许作者真能在会上得到只言片语的“真经”,受到启发,因此提高创作水平。假如“泼冷水”,被研讨的作家受不了,那也不是组织者的初衷。其次,批评家也有批评家的难处,研讨会请来诸位作家、学者、教授,有些人与作者本人就认识或是很熟悉,如果对作品否定过多,也有些难以抹开情面。

  虽然有这种社会流俗,但有独立见解、个性化的文艺批评,还是文艺批评和批评家应该坚持的标准。在思想和价值评判上,坚持独立独到的见解;在技巧上则坚持个性化的批评思路。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坚守的原则。

  顺应文艺评论“多元化”趋势

  -童加勃(省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当前文艺评论存在几个不同范畴的的评论文本:民间评论(如自由评说、网络评论、口口交流)、学界评论(如学术团体的研讨、学术杂志的约稿)、政治指导评论(如重大作品的评论、作品政治价值的阐发)。比如,近期上演的一部电影引起观看热潮,舆论也出现针锋相对的激烈争论,形成影响较大的文化现象。于是有电视媒体专门做了一档专题采访节目,将各界人士的言论综合起来,使节目成为一个独特的文艺评论范本。我以为,这样制作文艺评论,客观上达到扩大评论受众、增加评论范围、挖掘评论深度的效果。

  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形式的多元化,依托于不同经济、文化形式的文艺活动出现了多元化,而依托于不同载体的文艺评论也在走向多元化。这是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同步的客观现象。21世纪的今天,多元化已成为文艺活动和文艺评论不可忽视的文化潮流,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也不以人们是否认识到而改变。

  青年批评家

  任重道远

  -何冰凌(省文联理论研究室编辑)

  在当前红包批评、圈子批评和金钱、权力崇拜盛行的欲望话语中,坚守批评家的职业道德和良知尤为重要。批评家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坚持文艺评论的独立品格与尊严,以深厚的文艺理论修养、较高的审美修养和渊博的艺术知识,体现文艺评论的理论价值和崇高使命。批评家应自觉尊重艺术规律,尊重作家艺术家的艺术劳动,客观说理,以理服人,与人为善。这就是坚持了批评的格。批评家一定要细读文本,在具体作品中寻找蛛丝马迹,以真诚作底,全身心拥抱作品,形成有立场、透明甚至尖锐的批评话语。此外,批评家要改变以书斋、会场为主要生存场,以书本、圈内研讨为主要资源采集地的生存姿态,融入生活,广开视野,真正投身到生活中去。

  文艺批评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艺评论传统,全力推进文艺评论创新,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美和评判标准,对于这一点,青年批评家任重道远。

  用马列文论指导评论实践

  -赵凯(文艺评论家安徽马列文论学会副会长)

  当代文艺评论的构建,面临着诸多问题,譬如说,精神向度与价值体系的确证;文艺评论或曰文艺批评职业属性与职业道德的规范;文艺评论家与作家、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的良性互动;文艺评论家队伍建设特别是对中青年评论家的扶持与培养,等等。

  这里提出的问题是改进当代文艺评论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当代文艺构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那就是如何将当代马列文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自觉融入当代文艺评论的实践?如何在所谓现代性转型与后现代性遭遇的思想文化语境中,保持和确立马列文论的当代价值?如何去构建一个真正对中国当代文艺实践具有强势影响作用的马列文论的逻辑系统与学理框架?这些都对于当代文艺评论精神向度与价值体系的确证密切相关。

  戏剧评论要有“眼光”

  -李春荣(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作为一名戏剧评论家,我觉得现在的戏剧评论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赞扬声多,“泼冷水”的少。其实这个问题也并不仅是戏剧评论界存在的问题,在许多文学评论方面也都存在这个问题。存在这样的问题,无疑会导致戏剧创作缺乏活力,阻碍戏剧的创新之路。二是评论发出的具体声音多,能反映前瞻性问题的少。现在有不少戏剧评论一般只会针对特定戏剧的某些情节和内容进行评论,而涉及戏剧创作理论方面的评论则少之又少。

  戏剧评论与创作不能脱节,不能各唱各的,也不能唯上。一言以蔽之,戏剧评论要有“眼光”,评论者要放宽眼界,关注戏剧创作的整体和未来。

  以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创作

  -邵明(省委党校研究生部副教授)

  不可否认,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文艺创作在奏响社会主义价值主旋律的同时,也混杂了种种不和谐的音调,突出表现就是一些文艺作品生硬套用西方当代理论,在事关历史的书写中极端强调偶然性,反对真实再现历史的可能;而一些文艺作品则不加批判甚至津津乐道地描述帝王心术、宫廷争斗。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正是为了消除文艺创作领域上述种种显而易见的错误的价值观、历史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价值指导。唯有坚持这一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引领各种文艺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对于文艺发展的影响,切实做到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才能为批判继承中西方千百年来积累的文化艺术成果,促进社会主义文艺创新确立价值标准;才能真正迎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之春,实现文艺创作的大发展大繁荣。

  文艺批评是一项事业

  -胡功胜(省社科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

  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对文化资源进行一轮新的整合,在这种情况下,作家和批评家的作品可能会被纳入文化产业生产链条中去。文艺审美与商业运作关系非常复杂,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这就给我们的作家批评家带来一个态度和立场问题:那就是我们所做的是“事业”还是“产业”?真正的作家批评家要凭着自己的人生信念,把创作和批评当事业来做,既然所做的是“事业”,那么就是为了信念,为了艺术追求,而不是仅仅为了效益金钱。

  生活、时代既是创作的根基,也是批评的根基。优秀批评家应根据自己对生活与时代的理解,对作品做出自己的独特评判,或者借作品的一端直接对社会文本说话。这样,一个优秀的批评家如何来理解现实与时代,想对现实与时代发出怎样的声音,就成为他的批评赖以生存的源泉。

  建构良好文艺批评生态

  -陈振华(解放军炮兵学院教师)

  文艺批评出现的问题并非从今日开始,可惜的是至今为止并未得到有效整饬,良好的批评生态也未得以合理建构。我认为,整饬批评的不良现象,学院派批评和媒体批评责无旁贷。

  学院派批评担负着基本的学理追求,是批评生态建设的基础。然而,许多“学院制造”的文艺评论只能在专业期刊或大学学报内部作理论“旅行”,因此即使非常具有学理价值,也不被作家采用。这要求学院派批评应走出固步自封的内部院落,找寻扩大影响的适当方式。

  文艺批评存在的某些现象,媒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媒体应认真反思批评所把持的尺度,坚决不能提供不负责任的批评版面。媒体批评应有下列作为:加强自我约束,不要让严肃的文艺评论陷入低级和庸俗;坚持相对恒定的批评标准和价值判断,不能陷入价值观的迷失和混乱;正确引领社会舆论,营造客观公正的评论氛围;进一步提升自身品位,提高评论质量;经常进行相关评论焦点、评论主题的专题设计,尽量避免零打碎敲,形成集束、整体效应,扩大媒体影响力以及评论思想深度;对争论性很大的作品,要在媒体上广泛展开辩论,有效破除价值困惑,申张自己的价值追求。

  呼唤健康的评论

  -赵蓉(省艺术研究院)

  在当前改进文艺评论,推动文艺发展的工作中,我认为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呼唤说理的、健康的评论。文艺评论要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避免拜金主义影响,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客观、公正、健康、说理的批评品格,保证文艺评论应有的权威性。

  二、呼唤具有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的评论家。评论与创作相辅相成,评论本身也是严肃的创作。不论是“学院式批评”或是“报纸批评”,它都要求文艺评论家以理性的态度、专业的学理精神和严肃的批评态度来反映评论的主体意识,表达某种准确的洞见。文艺评论不仅仅是对评论现象的现象描述,更是评论主体独立人格和学术品质的鲜明体现。

  三、呼唤良好的文艺评论文化协作氛围。要扩大和强化评论园地,建立一个在批评与作品之间、评论家与创作家之间、评论家与评论家之间、评论与媒体之间的平等对话、健康的批评氛围。

  四、呼唤密切联系群众的文艺评论。文艺理论批评必须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既不能沦落为单纯、被动的宣传工具,又要避免自说自话、曲高和寡,以深入浅出、有血有肉的评论作品,推动优秀文艺作品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和普及。

  媒体应开辟争鸣空间

  -田冰凌(省文化厅办公室)

  要营造一个健康的良性循环的社会文艺环境,必须要赋予社会本身足够的判断空间,主流媒体应起主导作用。文艺评论绝不可能非此即彼,尤其当代很多文艺作品,都需经过理智认真的分析和时间空间考验,才能判断是否经典。比如,出版一部新书、上映一部新片,你可以第一时间在报纸上看到评论,但各个媒体的声音可能很不一样,这样不论专业评论者或是普通大众,都有了参考资料和评判空间,也有助于对文艺作品本身做出更公正的评论。

  发挥专业评论的学术和深度优势的同时,兼顾大众评论的灵感优势和活力优势。专业评论者的评论有学理、有深度,但往往滞后于作品本身的流传速度,有时错过作品向社会介绍的最好时机。也很可能这边作品正如火如荼地流行,专业评论者发现其中的价值观有问题,但等他们的评论声音发出来时,作品早已深入那些缺乏判断力的人心里了。这时候,大众评论就可以发挥其优势。如果说专业评论者的阵地是各类期刊的话,大众评论的阵地就是网络。但正因为网络的随意性,大众评论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适度的社会责任感。唯有专业评论的严谨和大众评论的活力兼备,才是健康的文艺评论,才能推进文艺繁荣发展。

  关注文艺流通中的批评失效

  -刘鹏艳(省出版集团)

  文艺评论和文艺创作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文艺流通过程中,专业批评仍处于相对贫血的状态。专业批评在面对新媒介挑战时,其独特的“专业优势”却成为话语失效的理由。譬如,坚持原理判断而缺乏感性体验,无法引起读者、观众的情感认同;执着于经典标准而不能与时俱进,曲高和寡,不能与当下读者、观众的审美趣味相契合;陷入文字概念的游戏而缺乏平易交流的日常表达等,使文艺批评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从而站在与“三贴近”原则完全相悖的方向上。如何建立起一支高水平、高素养,同时具有认同度和欢迎度的专业队伍,是文艺批评基础性建设的调整方向。

  我们在文艺创作中推崇“精品”意识,同样适用于文艺批评工作。文艺评论所具有的辨析思想、甄别美丑、建立标准、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必须通过传播平台和宣传阵地真正渗透到群众的生活土壤中去。只有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评论,才能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提高社会影响力,把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优秀文艺传统发扬光大,真正抵制低俗之风,把人民团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周围,促进文艺事业健康发展。

  文艺评论者要勇担责任

  -孙孝峰(安徽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文艺批评家的主要任务在于揭示作品的价值,为读者阅读和艺术家创作提供引领与指导,从而使全社会在文艺批评家的指导下更加自觉地按照艺术规律来生产和阅读,进而提高全民族的审美鉴赏能力。文艺批评家在鉴赏活动中必须充分调动其整个心理功能,去了解、感受、体验、捕捉文艺作品中的美,从而做出审美判断,进而引导人们阅读和指导艺术家创作。

  成熟的批评家还应保持对时代发展与时代精神的敏感性、自觉性和前瞻性。应善于发现社会中出现的新现象、新思潮、新情感;应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保持敏锐的悟性与判断力,做读者阅读的引路人与艺术家创作的灯塔,积极把读者和艺术家引向健康的发展轨道。批评要坚持社会良知,必须树立批评的公信力。在文艺批评中,批评家应更加关注文本本身,从作品形象入手,满怀情感用心体味,要有敏锐而强烈的审美感受力,做到理论与审美感受的交融统一。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文艺评论的力量还需要加强,应该切实提高文艺评论者的素质,从而实现引导和推动文艺创作的发展繁荣,真正发挥文艺评论在文艺发展中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