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为与可为——解放日报“朝花”副刊编辑札记

报纸的文学副刊,内容属性是文学艺术,表现形态则是媒体方式。这种边缘性的兼济身份,曾经令报纸的文学副刊魅力独具,卓然生色。

    但是在进入世纪之交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报纸的文学副刊似乎不但不再能够汲取文学与新闻的长处,反而率先反映并承受了两界各自所遭遇的时代瓶颈。在文学特别是严肃文学日遭冷落的情势之下,报纸的文学副刊不可避免地并且是第一时间地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文学副刊虽然从报纸诞生伊始,就是一种传统配置,具有元老地位;但是迄今为止,它与报纸的新闻主体,并非嫡亲,是为庶生。因此在整个纸质媒体面临生计与发展之际,每次改版受到第一轮挤压的,多是副刊特别是文学副刊。

    但是,报纸文学副刊的边缘跨界或者说是门类兼济的特质,其实只是在文学与媒体的诸多困境中,被暂时淹没或者是在短视中被漠视。报纸文学副刊因为边缘而跨界所具有的某种优势,实际上依然存在。首先,它继续秉持了文学写作相对的自由心性,而对于传统的文学而言,报纸副刊及其文学作品的时效性、敏锐性和表述的精炼度,也依旧生辉;其次,副刊与报纸作为一个整体,形成媒体传播,然而相对于报纸的新闻主体来说,文学副刊的作品与时事报道,又形成了不同的写作和阅读规范,简而言之,就是它们在媒体之中,又有着相对宽松的境遇。

    也许,这就是事物的辩证法,在报纸的文学副刊看起来越益逼仄的时候,它反而又显示出了自身的某种客观机遇和主体空间。同时这种情形也为报纸本身,在重要新闻相对同质化、新闻写作的刚性规范之外,开辟了个性风格的别样窗口。

    报纸副刊的个性化风格,首先来自报纸的传统定位,比如上海文汇报的“笔会”,颇具书卷学养,新民晚报的“夜光杯”注重市民情怀,而解放日报的“朝花”,较多的则是社会性的关注。然而,在既定的定位之外,副刊主编和编辑自身的倾向和品位以及在具体操作上的判断和选择,仍然是办好副刊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解放日报的“朝花”副刊来说,在这些年的实践中,也做出过一些主观上的努力,而其中最为主要以及具有心得的,应该就是有关思想散文的经营。

  生活哲理和人生况味

    文学副刊之文学,到底应该注重美文还是注重思想?说起来当然最好是两者兼具,不可偏废。但是如果在两者不可兼得,必须有所侧重的时候,我们非常明确地是偏重于思想。这不是常有个人的喜好,而是时代的要求。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一个逐利喧嚣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思想纷繁复杂并且是“不以为意”的时代。在这种情形之下,“朝花”的立论,就是始终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思想责任。那么,现在是一个思想的年代吗?一个区区一周三刊的文学副刊,能够构建思想的大平台吗?然而我们的愿望是,我们仍然是处在一个思想解放的历史范畴中,我们愿意尽其所能地以文学的笔触,以思想的散文,对生活发言,对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发言,并且努力使之成为“朝花”的特点。

    与此同时,近些年来,媒体的激烈竞争,不断推动或者是逼迫着报纸的文学副刊重新强化或者调整自己的着眼点。然而,在这一轮的变革之中,不论是形式上改头换面、另起炉灶,还是内容上另辟蹊径的娱乐时尚、白领情趣,我们认为都于“朝花”不宜。在一段时间来的建议、怀疑、甚至批评中,“朝花”仍然以低调沉稳的或者说是“被动”的姿态,站住了自身的阵脚,原因就在于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判断,并且形成了自身的定力。

    “朝花”副刊的基本办刊方针是,第一,“朝花”不能因为社会上时兴追星就跟着追星,不能因为社会上热衷畅销就热捧畅销。也许有人会因为我们始终未曾刊载诸如“周立波”之类热点现象而认为我们落伍或者不够潮流,然而我们认为:这就是我们的风格。第二,低调沉稳并不意味着我们因循守旧,墨守陈规,我们的变革内核是解放思想,突破传统和窠臼,在思想观点的敏锐展示上,努力站在社会思潮的前沿,并且形成一点风格。

    思想散文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展现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况味。

    2009年3月,“朝花”副刊发表散文《财富如水》,对现实生活中热情百倍的财富话题,作了独到的评析。作者有几年在美国赌场当发牌员的特殊经历,对各种财富现象观察入微,对“财富如水”的描述形象生动。这篇散文除了艺术性强,好就好在具有政论色彩和批判锋芒。对财富的解读不局限于“如水”的描述,进而引申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贪官和奸商的人生之舟之所以容易倾覆的社会现象,作了入木三分的剖析。“依靠勤俭致富的‘净水’尚且‘富不过三代’,赃款和黑钱即便没有毒害到后人,又怎能逃得过‘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宿命呢?”读来颇有精辟之感。鉴于如此规律,文章讲到美国税务制度明文规定捐款可以抵税,从法律层面限制和防止财富过度集中在个别人、个别企业之手;然而笔锋一转,指出美国“在处理自己和别国尤其是穷国的财富分配时,能否也保持这种睿智呢?”这说明,报纸的副刊文章通过媒体传播的方式,以鲜明的思想观点的阐释,恰恰是能够投社会认知和大众阅读、启迪大众思考之所好的。

    如《山行归来自凭栏》以一次独行的感慨,其要叙说的主题则是:“浓妆艳抹的文化浮华一时还难消匿……当文化成了疯狂的理由,奢谈文化就太矫情。金融危机正在蹂躏这个星球,原因何在我不懂,也不好妄评,倒知道,世界特别是西方要是照前些年那样疯狂地‘繁荣’下去,早晚要出事情。”读来令人警醒。

    针砭时事与舆论监督

    “朝花”副刊热衷于思想散文,努力希望能够在这样一块小小的天地,经常迸发思想的火花。而这类散文的另一个经常性形态,就是针对具体社会现象予以针砭和评议的杂文和“半千时文”。然而,这样的努力是绝不轻松的。

    首先,毫无疑问的是,既定的思想散文的精神定位,以及它们与报纸新闻报导的有机配置,决定了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站在表扬政绩与歌功颂德的立场,而是秉持着批判意识;其次,这种思想散文跨越性地立足于改革开放的国策、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之中,而经常是与某些领域某些部门某些领导的所作所为,是针锋相对的。无庸讳言,这样做,常常就会伴随各种风险。

    因此这些年来,报纸副刊同仁的一个共同感受,就是杂文难为,这也正是因为杂文一般总是需要针对社会不良现象特别是干部队伍的不正之风,秉持批判的锋芒。然而杂文和议论,恰恰正是报纸副刊的精神所在。同时我们认为,杂文和“半千时文”恰恰也从另一个方面,一定程度地承载了读者对于报纸舆论监督的要求和期待。“朝花”副刊在最近一段时间刊发的杂文《绝症威胁吓不倒贪官》、《警惕这样的“战略投资”》、《“偏执型精神障碍”》、《从七百万建豪华天桥说起》等等,就都是以相当尖锐地指涉,剑指官场恶习与官场腐败的。

    当然,报纸副刊终究属于传播媒体,因此,思想散文、杂文时文、舆论监督等等,都不可避免并且是相当敏感地面临着一个舆论导向的问题。报纸副刊要自觉遵从舆论导向,这个原则不可逾越。但是文学副刊与新闻报道的尺度,还是有所区别的。关键是副刊主编和编辑要围绕改革开放,围绕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来决定自己的政治立场,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确定自己政治判断和把握。在具体操作上,杂文和时文的主旨本身就是针对某一种现象,因此一般情况下需要把握好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另一方面,编辑人员在对于杂文时文的约稿刊载中,既要把握好尺度,又要有所作为。有些规则有些禁忌,并非一成不变,应该可以不断试水,这样的试水可能烫手,那就把手缩回来;但是大量的试水,都为版面也为自己拓宽了界面。

    当然,在近年来致力于杂文的组稿和刊发中,“朝花”也在不断开拓思路,扩大题材,比如《“人上人”与“人中人”》、《雷人的馊主意》、《必也正名乎》、《未来领袖培训班》、《越大越好?》等,都是针对社会上的某种现象和观念,进行批评抨击的。其中《博士贬值》尖锐抨击了某种教育腐败和文凭贬值的现象,被《新华文摘》转载。

    “半千时文”实际也就是小杂文,只是题材与开口更小一些。

    这样,围绕着思想散文的题旨,通过各种文体的交叉,通过较高的频率和较好的版位,突现了“朝花”副刊思想含量。

    在思想散文之外,“朝花”副刊另外两个篇目主题是情感散文和文艺批评。

    “朝花”副刊的“感情用事”,即以真情实感和人文关怀,关注生活中特别是底层群众的真情实感。改革开放以后,释放了社会追逐利益、创造财富的能量,也释放了人民群众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在突出物质基础和个人优先同时,传统的意识形态模式包括传统的感情模式,遭到了相当程度的扬弃。毫无疑问,历史业已获得强劲的发展,但是在市场经济中,人类的道德情感也遭遇到了相当的困境。西方社会以宗教适度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则不能走这样的道路,也没有这样的道路可走。于是一方面,人们道德情感极大地从集体本位退缩到个体本位,然而另一方面,善良情怀、真情厚爱、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却又仍然是人性的本色,人们仍然期待着集体的感动,期待在这样的感动中,让心灵得到碰撞,让情感获得提纯。“朝花”副刊,当然绝不可能对此有重大的建树,然而它却可能为情感和感动提供一个小小的安顿之处。近年来,“朝花”的《永远的黄茅岭》、《德生》被连续评为全国报纸副刊作品金奖,被大量的转载,也赢得了来自读者的强烈反响。情感散文是报纸副刊对报纸新闻报道构成软平衡的最切实的支点,也是副刊感动读者、吸引读者以及形成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朝花”的“议论风生”,是今年以来开辟的文艺评论的专栏。在这个问题上,副刊的优势在于,它与各种文艺作品的推介宣传相对隔膜,没有情面之碍,因此在碰到一些具有影响的当红影视剧以及小说、戏剧的时候,可以直抒胸臆,鞭辟入里。或者批评,或者争鸣,或者商榷,逐渐使之成为一个有影响、受关注的栏目。

    报纸文学副刊的某种主体空间,与编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相辅相成。当然一个文学副刊,不会是百分之百地遵循自己的意愿行事。在报纸整体中,副刊当然也承接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各种各样的指令,各种各样的任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它必须要得到领导的支持,并且要善于赢得领导的支持。

    令人欣慰的是,人民日报最近改版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增加文艺评论版和文艺作品版。这里透露的信息,是令人鼓舞的。

    (作者:齐铁偕 徐甡民 单位:解放日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