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和抒情散文,一般情况下不讲究韵律,散文所抒发的感情可以通过朗读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加强散文的朗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作品思想的感受,提高独立阅读欣赏的能力,还可使他们更好地领会作品的语言,提高运用艺术语言从事写作的能力。

  要读好一篇散文,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刘勰《文心雕龙》)任何一篇好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注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在朗读课文时,要认真理解文章的内容,挖掘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驾驭文章。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我们需要明确的就是作者对力求向上、不折不挠、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的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以及对白杨树一样的北方的农民、哨兵那种精神和意志的赞美。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读出高昂的气氛、赞美的诗情。

  其次,在朗读的技巧上,要注意吐字要清晰,发音要正确,这是朗读的起码要求。朗读还必须确定朗读的重音,重音一般是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人物感情及作品的精神实质来确定的。如《白杨礼赞》的第一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重音可以确定为“不平凡”、“赞美”,这是因为“不平凡”点明了“赞美”的原因,而“赞美”则是作者对白杨树的感情、态度。重音的朗读既可以加重读音,也可以用能表达明确的态度和感情的语气带出重音,还可以借助停顿和读音的长短变化来表示。究竞选择哪种读法,要根据具体的语言和朗读环境来确定。在朗读过程中还要确定句调。句调就是声音的抑扬顿挫,它以文章的思想和情感为依据,和文章的内容密切相关,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就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调。

  散文的朗读可以分快速、中速和慢速三种,不论选用什么样的朗读速度,都要由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变化来确定。在同一篇文章中所用的朗读速度也不是单一的,如鲁彦的以景抒情散文《听潮》,其第一部分,交待听潮的时间、地点、环境,总写潮来的情景,可用叙述的语气读,朗读速度为中速,达到把听众徐徐带到这幽静的处所来,同作者一同领略海潮美的境界。第二部分写潮落、潮涨的情景,可用抒情的语调读,速度由慢到快,最后稍慢、稍平缓,情绪由轻松平和转向欢快兴奋,再发展到炽热,最后转入恬静,达到一个让听众和作者、读者融为一体,物我两忘、淋漓尽致地体会大海的潮起潮落的效果,感受大海刚柔相济的神秘与美好。第三部分,可用舒缓而满怀深情的语调,读出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尤其是热爱海的感情,朗读速度为中速。

  在朗读的形式上可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教师范读(可放录音)、学生单个读、齐声读、配乐朗读等。其中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只要有较好的朗读水平的教师都可率先垂范,达到先声夺人、感化听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