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09书市 四大"关键人物"

 2009年的中国社会,像一个五光十色的万花筒。出版业也与时俱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纷繁景象,不断切换出历史与生活的蒙太奇碎片。

    关键人物一:梁文道@香港

    大陆出版业的逐渐开放,使得2009年几乎成了香港专栏作家梁文道的主题年。这一年,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梁文道的《常识》开始,到法律出版社推出《读者》为止,读书界对梁文道的关注可以说非常之高。

    世人需要常识,常识告诉大家应该遵循的规则。从这个角度来讲,梁文道的走红,本身绝不是某个专栏作家的运气好,更不是媒体刻意炒作所致。他的走红折射出的恰恰是公众对公共领域话题关注度日益走高的现状,是公民意识抬头的佐证之一。在一个普遍被认为“仍然需要启蒙”的时代,梁文道的《常识》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他个人思考的结果,还有一种思考的方式和深度。

    关键人物二:龙应台@台湾

    《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人生三书”的发轫之作。当年,龙应台以一位母亲的亲身经验写下《孩子你慢慢来》,她在书中说:“谁能告诉我做女性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

    15年过去,龙应台不仅成为华文界最有影响力的一枝笔,也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女性在个人事业和母亲角色的冲突。

    今年的龙应台,与以往风风火火的龙应台似乎有了某些不同。那些凌厉的文字,那些灼热的激情,似乎都随着岁月的消逝而有了几分温情。《亲爱的安德烈》的文字里饱含着浓浓的亲情,却分明不改龙旋风的基本格调。即使在最温馨的文字里,龙应台所展示的对文化与文化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清醒认识,显然也要比一般人要深刻得多。不仅如此,重新审视龙应台的价值,对于东西方的文化沟通和我们自己都颇有裨益: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于一体,身为中国的女儿,却分明又是西方人的媳妇。是杂文家,又是母亲和时代的记录者。这种复杂的文化背景和多重社会角色,使得龙应台的认识更为犀利与深刻。

 

    关键人物三:唐德刚@美国

    中国学界,搞口述历史的人,唐德刚先生是第一人,也是成就最大者。

    唐德刚曾经追随胡适等人多年,后在美国专门从事“口述史”的工作。经过他的努力,《胡适口述自传》、《张学良口述历史》等重要作品先后问世。“口述史”的重要价值,在于对历史做最大可能的还原。那些曾经经历重大历史事件的人物,到了晚年,对往事进行追忆与口述。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而言,确实是一份值得珍藏的“活的标本”。

    唐德刚的贡献也就在于此。他通过自己的勤奋梳理,不仅交给后人一大摞厚重的作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教会了更多的人如何做学问、如何审视历史。

    关键人物四:王蒙@大陆

    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上,王蒙的一句“中国文学处在它最好的时候”曾经被评论尖刻指出应为“中国文学处在最好蒙的时期”。风口浪尖中的王蒙坚持对当下文学的判断,“我说的最好的时候指的是创作环境。”

    说起时下的畅销书时,老王再次显现大家气度,“安妮宝贝的书我读过,她的语言一半是小说,一半是诗歌,不是一般人能模拟的。”这不由让人记起上世纪80年代他担任《人民文学》主编时,曾坚持发表已遭退稿的刘索拉作品,也曾留下隽语“微言小义,入木三厘”替备受非议的王朔解围……看得出来,对于蓬勃的草根文学、网络文学他其实是想当个伯乐或解人的。

    翻开他今年的新书《庄子的享受》扉页,很多人会豪不掩饰地“哈哈”大笑,因为扉页上正是王蒙自己最喜欢的游泳照片。通常我们说老人状态好,使用频率最高也最尊敬的一个词大概是“精神矍铄”,而面对频频在书市大小活动中现身的王蒙,我们想到的却都是些“不敬”的词,老顽童、天真烂漫、手舞足蹈、癫狂、调皮……事实上,“年年盛夏游海洋,击浪何止三千里”的王蒙日程从来都很满,在这个年龄保持一年一本新书,一天多达5000字的创作状态的文人,唯有老王一人。而那股子创作的老而弥坚澎湃激情更是很多后辈作家嫉妒不已却又望而不及的。不过老王说了:“休息是我的底线。我想写的要写的还多着呢。我现在不差钱,不差饭,就差时间啊。”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