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离婚》恍惚不止于婚姻


 三弦与阮的乐音,带人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两束追光灯亮起,层层的斜拉线间,影影绰绰,站着两个人。他们都是‘老李’,一个北平财务所的小科员,两个人是老李内心的两个声音,对答、质问、责备,展现着他内心的挣扎,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着——‘我有些恍惚了’。‘恍惚’,也正是话剧《离婚》中人物内心矛盾冲突的核心,怕也是台下你我的内心戏。九月三日起,老舍原著,明戏坊出品的话剧《离婚》登陆国话先锋剧场。

  “我的诗意是我的琴声,我的琴声里面很丰富,有我的全部情感。”——冯满天

  “我心中的诗意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人都向往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人不会被很多事情所牵绊,那才是人的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需要不断地修行才能达到。戏剧,便是我的一种修行方式。”——方旭

  “诗意是很难形容的,能说出来的,便不是诗意。”——孙一明

  “那个时代像一个粘着的泥潭”

  1934年的北平,风雨飘摇,用老舍研究会会长关纪新老师的话说,那个时代像一个粘着的泥潭,那个时代的人都想从那个泥潭里挣脱出来,但没办法,你跑多远也还是会被拽回来。而就在那年,老舍先生写出了《离婚》。

  “自这部小说起,我建立了自己的文字风格。在写《离婚》时,我决定抛弃陈腐的文言文,而尽量用接近生活的语言来表达。我希望用一般平民百姓的语言去创造一种新的美感。我在《离婚》中所用的语言是第一个,也可能是最好的,文字简洁清新的典范。”老舍曾这样评价自己的这部作品,也正是从这部作品开始,老舍的文字中,有了我们所熟悉的浓厚的京味儿和老舍式的幽默。

  《离婚》写的是小人物的故事,捍卫传统的张大哥,纠结于诗意与婚姻的老李,很难界定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小赵,还有窝囊了一辈子最后却做出了一件谁也没想到的英雄事情的丁二,等等。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人物,似乎都从我们身边经过过。老舍先生说他在写《离婚》的时候,总能发现会有张大哥一样的人物,骑着自行车在他的眼前晃过。

  有了之前将老舍两部作品《我这一辈子》和《猫城记》改编上舞台的积淀,方旭对老舍作品的把握愈加熟练, 舒乙、舒济两位先生也表示了认可。在他们的鼓励下,方旭又打起了《离婚》的主意,“舒乙舒济二位先生都快80了,而这个东西以前没做过话剧,这是第一次。 我说那既然有个机会,就大家高兴呗。其实我觉得戏剧这个东西,也没有说是个多么了不得的艺术。它是一个玩意儿,大家一块玩的一个好玩的东西。”

  完美的跳圈只存在于你的想象当中

  改编《离婚》之初,方旭便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将长篇小说浓缩在1小时50分钟的时间内而又尽量不损失原著的风貌,对作品进行删减是必做的功课。”于是方旭选择了以“老李” 为核心的碎片式结构。在原著的21个人物中,选取老李、张大哥、小赵三个人物为实,其余人物为虚的虚实交错的表现方式。

  恍惚,是方旭在改编过程中找到的一个关键词。“老舍原著中,所有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内心都是纠结、挣扎的。”当看到这点时,方旭觉得做这个戏有了它真正的意义。

  “离婚的内容和内核在今天完全不过时,如果做一个戏和当下的观众不能沟通,这件事情是没有意义的。1934年的人们身上的纠结,其实在现在的人身上也都看得到。如果说这是个问题的话,那么从那个时候到今天,这个问题就从来没被解决过。所以做这个戏也是希望能够把这个东西拎出来,能够让大家看到以后有一些思考。这就是它的现实意义,不是纠结本身有意义,而是大家想一想纠结是怎么造成的,才是真正的意义。”

  在孟京辉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当局长让无政府者不断地表演跳圈时,无政府者对局长说:“局长大人,真正完美的跳圈只存在于你的想象当中。”而在方旭看来,这也恰恰是《离婚》中想要探讨的真正问题所在,“很多矛盾和纠葛其实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可到头来却不认账了。人要能认清楚知道自己纠结的根源在哪儿,而我们对于外部世界唯美的想象是这个问题的一个关键。人对于外界的苛求和唯美的想象,就造成了和外界的纠结、拧巴。人要真的能把这件事情看清了,人纠结的成分就会越来越少。可是大多数人并没有看清现实,人需要对现实有一定的宽容度和接受度。”

  “能形容出来的便不是诗意”

  在《离婚》的舞台上,两个演员时而演同一个人,同时站在台上说着不同的台词;时而一人饰多角,换身衣裳就成了另一个人。如果观众没有仔细看,也会产生他到底在演谁的恍惚感,而对于这件事,方旭却乐在其中。“这是我个人的一个喜好,我觉得戏剧好玩之处就在这儿。比如说我这真给你弄10个人来,着着实实给你演台大戏,就跟《四世同堂》似的,就这么样一个东西有意思吗?不一定。我觉得按照现在这个演法儿,游戏感特别强,观众也会明白你在‘扮演’,也会觉得很好玩。”

  方旭虽然玩过了瘾,但是却让另外一位演员发了愁。作为刚刚加入剧组的年轻演员孙一明,不但要去感受老舍的文字的京味儿与幽默,还要去体会老李和小赵两个人物不同的角色与内心,这确实让他有些吃力,甚至有些纠结。于是方旭便和他慢慢地谈,聊老舍,聊生活,同时也是在找那个靠谱的调儿。


  而为了让这个戏更加好玩,方旭还请来了两位“爷”——中阮演奏大师冯满天老师和中国曲艺团的三弦演奏家高建民老师,请他们来进行现场即兴的配乐。“阮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力,非琴不是筝,暗藏吉他声。整体音乐气质与这部作品结合得非常完美。而三弦的声音透着地道的京味儿,阮和三弦在音色上的差别使音乐在戏剧演出过程中有了形象的特质。”

  采访当天,冯满天刚刚结束了在德国汉堡音乐厅与钢琴家尤雅的合作演出,而对于当时的演出,他难掩心中的兴奋。“我弹完第一首天高云淡的时候,全场两千多名观众集体起立鼓掌,将近半分钟的掌声,让我整个人都疯了。但我没有准备第二个曲子,于是就又演奏了一个即兴的。当第二个曲子演奏完,全体观众跺脚继而再次全体起立鼓掌。这个场面真的是我没有想到的,这是国外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一次认可。”

  “我是个弹阮的,虽然我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但我能用这四条弦弹动你的心音,表达爱恨,颤动你心中最柔软的、最美好的部分。我所得到的不应该只是掌声,更应该是尊重和认可。”这是冯满天在《印象国乐》中的一段台词,而这何尝不是每一个戏剧人所希望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