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辛柏青:不是每个演员都想当“一线”



  《我的父亲母亲》有着浓郁的时代特色,剧中很多人的境遇代表了70后、80后父辈一代人的生活状态。“我是70年代生的,我父辈可能就有与翠花和陈志相类似的情感关系。我对那个年代很感兴趣,特别是在特殊年代背景下,人物命运的脆弱特别吸引我。”编剧赵冬苓曾说,辛柏青饰演的陈志其实很有难度,演不好的话,会被观众认为是“当代陈世美”。对此,辛柏青笑说:“其实在拍的时候就有人开玩笑说我,‘呦,成陈世美了。’我觉得不至于,“因为陈志身上的线索,人物的脉络还是挺清楚的。实际上他曾经试图和翠花建立起一种心灵上的沟通,但最终没成功。陈志的努力和付出是观众能看得到的。”

 赵冬苓曾说,陈志和翠花最后以离婚收场,是对电视剧中常见婚姻观的反思。但辛柏青觉得不排除陈志与翠花会“将错就错”走下去,“我还觉得真是有可能的,婚姻走到最后包含的东西很多。爱的升华是什么?是包容、接纳、责任,是一种混合的状态,不光是爱情和激情。虽然有争吵,但如果生活目的和人生目的是一致的,还是可以走到一起的。”但辛柏青并不认同那个年代的婚姻观,“他们的婚姻观是特殊时代背景所造成的,我觉得现代人的婚姻观念应该更直接,更明确,一定要找你爱的,而且对方也爱你的人,两情相悦才能天长地久。精神世界不通,就只剩下如行尸走肉的生活,那就一点意思都没有了。时代造成的命运悲剧不能一代一代延续下来,时代在进步,现代人更能把握自己的生活,也更应该把握自己的生活。”

 事业观:


 但凭喜好 不做一线演员

 辛柏青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微博]的演员,一直在舞台剧表演上倾注很多心血,近年来也活跃在影视剧里,但接演的作品并不多。记者问他,演影视剧,片酬高,来钱快,如何抵得住诱惑,耐得住浮躁,一直以舞台剧为本?他谦虚地说:“其实也不是,我的个性就是这样的。我喜欢演话剧是因为,在舞台上,观众一进来,灯光一打开,我站在灯光里,周围都是一片漆黑的状态,特别像在造梦,梦幻感特别强,这是特别吸引我的地方。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演话剧,我是国家话剧院的演员,所以这两年演的话剧多一些,自然电视剧或者电影的产量就会减少,这也没办法,其实我也想多拍点影视剧的。”


 辛柏青说到工作状态,坚信自己成不了一线演员,“如果我是一个特别积极、特别勤奋的人,我可能早就是一线的演员了,现在还是这样一种状态就是最好的实例,因为我特别满足于现状。”这种现状,在不拍戏的情况下是“慵懒”。记者问他对一线演员的判断标准是什么,片酬还是演技?他笑说,“所谓的‘一线’,就是永远在公众视线之内吧。这点我就达不到,我经常会消失掉。”

 生活观:享受生活 重心放在家庭

 辛柏青和朱媛媛这对明星夫妻在公众面前相当低调,两人从上中央戏剧学院时期就开始谈恋爱,进入娱乐圈之后事业和生活相继面临着不同的变化,但无论外面怎么变,无论多少人都不相信娱乐圈的爱情了,辛柏青和朱媛媛依旧如一。在辛柏青眼里,“媛媛是一个能兼顾内外的媳妇,对外有自己的事业,并且很成功,对内无论是对孩子、对我,还是对这个家也都照顾得很好。事业成功的女人很多,但是同时兼顾两个,还真是挺难得的,我很珍惜。”“我这个人,个性特别散漫,很多时候会凭个人喜好来接戏,我基本不会为了给多少钱去拍一部戏,也不会因为想要一年达到多少量而怎样,我自己喜欢的才去拍,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生活的重心更多的转到了家庭里。工作量现在基本上一年一两部戏吧,这样会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