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兰亭序》传本问题的复杂性


    1965年起,郭沫若先生先后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等文章,以南京出土的东晋墓志、墓砖、新疆出土的晋人写本《三国志》残卷来否定王羲之《兰亭序》,掀起了一场所谓的兰亭论辩……“文革”过后,国家拨乱反正,实事求是之风回归,国家更加重视民族的文化传承。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岂能不“感慨系之”。
  关于兰亭论辩
  1965年5月22日,《文物》第六期发表了郭沫若先生的文章《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其后又有《“驳议”的商讨》、《兰亭序与老庄思想》、《新疆新出土的晋人写本<三国志>残卷》等文章。他以南京出土的东晋墓志、墓砖、新疆出土的晋人写本《三国志》残卷来否定王羲之《兰亭序》,掀起了一场所谓的兰亭论辩。郭沫若先生否定兰亭的理由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由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墓志、谢鲲墓志、王丹虎墓志砖,以及此前出土的颜氏墓志砖、刘尅墓志砖等书法带有隶意,而认为王羲之书必须带有隶意,兰亭无隶意,值得怀疑。
  2.由新疆出土的《三国志》抄本是隶书,便认为当时天下所有的书体都应当是隶书,而兰亭不带隶意,更不是隶书,所以是假的。
  3.引《阁帖》智果书梁武帝评王羲之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语,认为《兰亭序》不够雄强。雄强应当如晚清人喜欢的《爨宝子》、《爨龙颜》那样的书体,王羲之应当写那样的字。
  4.南朝刘孝标注刘义庆《世说新语·企慕十六》王羲之《兰亭集序》,时称《兰亭集序》为《临河序》。《临河序》少“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一大段,便认为《兰亭序》文也是假的。
  5.认为兰亭集会当是快乐的,王羲之性格是倔强的,不应有后段的悲观情绪。因此,《兰亭序》后段是后加的。
  6.《兰亭序》从文到书都是智永“依托出来的”。
  另有两条,郭文有这样的意思,附和之文讲得更多,就是:
  1.《兰亭序》在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是封建统治阶级帝王官僚吹捧、迷信、圣化造成的。
  2.初唐褚遂良选兰亭这种姿媚的字,是迎合唐太宗口味。鉴别眼力不如没谈兰亭的梁武帝,所以是假的。
  这两条,第一条是从反封建反到对民族历史的彻底否定,这种危害之深远长久,中国人会越来越能体会;第二条则是照镜子指自己嘴脸来骂古人!因为从反对高宗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这一点看,褚遂良是可以称为“文死谏”的典型的。古今之人是谁迎合?历史会给以结论的!
  郭沫若先生为什么在此时写这些文章呢?在他的文章中,他是这样交待的:“关于这个问题,康生同志在文献中作了仔细的探索。”然后将康生观点五条全文录下,并说:“这见解非常犀利。我也找到了一些补充证据值得在这儿叙述。”康生的见解,五条归纳起来,就是强调文献记载王羲之善草隶,其书当有隶书笔意。兰亭无隶意,所以是假的。郭沫若先生如此行文,在修辞的辞格上,应该叫“引用”,作用则是“示现”。做这些文章,原来都是为康生的“见解”作“补充”的!在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下,这绝不是偶然的。康生是什么人?是党内主管意识形态的人,有如此闲情雅致,关心在常人看来无论如何也同阶级斗争挂靠不上的一件古代书法名帖?但经历了之前的批武训、批《红楼梦》研究及反右运动,之后的批《海瑞罢官》、批宋江、批孔、批周公,人们应该明白这种项庄舞剑是要干什么的。郭沫若先生作上述的交待,或是顾虑到后人的评价。但一般的人,特别是“文革”以后成长起来的人,则无法想象,甚至还会将这场所谓兰亭论辩当作是一个学术问题。根据后来新披露的材料,问题绝非如此。我们姑且先从学术角度,从书法史来看看郭沫若先生否定兰亭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