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剪纸的四大流派

    
    经一代代民间剪纸艺人与文化人的传承、创新,温州形成了乐清细纹刻纸、平阳太平钿、苍南点色剪(刻)纸以及集细纹、点色于一身的驿头刻纸四大流派。

  乐清细纹刻纸

  乐清剪(刻)纸的产生可上溯至宋末元初,至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作为原生态的乐清民间剪纸,不论底样、礼花、供花、龙船花,都是细纹刻纸的源头,其中尤以龙船花的影响最大。

  乐清细纹刻纸线条细如发丝,且条条相连,最细的在一厘米宽的薄纸上能割二十二刀,呈十一条细线,还曾创造了在鲁班尺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五十二根线条的最高纪录,堪称剪纸微雕。乐清细纹刻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中国剪纸一绝”的美誉,是中国南方剪纸的代表,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阳太平钿

  平阳民间至今流传着一种古老的剪纸——太平钿,因其图案正中几乎都有一个铜钱纹样,而平阳方言称钱为“钿”,故名。

  太平钿采用红纸,构图简单,以直白的吉语为主,偶缀吉祥花草,讲究对应使用。如孩子周岁时,对应使用的太平钿为“步步高升”、“五子登科”;建新屋,对应使用的太平钿为“丁财两旺”、“富贵荣华”等。剪制太平钿先以纸钉固定叠纸,继而剪刀尖从叠纸背面进入,传承了古代人们在各种材料上镂空造型的方法。太平钿的外形有寿桃、石榴、花瓣等,构图古朴简约。

  苍南彩色刻纸

  苍南彩色刻纸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当地的“神花”,即渔民用于祭祀、供奉神灵等宗教活动的特色剪纸。据当地民间剪(刻)纸高手曾成金、叶成浩描述:“这种神花,是剪纸和绘画相结合的特殊品种,它是通过剪刻,再进行手工涂色、绘画或贴金银,加上篾骨架子而成。颜色多采用大红大绿、水粉白色、佛青色等,也有金、银色纸刻成的,图形一般都是一条或红或绿的全龙,加云水图案,相向成对,形状呈长梯形,大的高二尺余,小的高仅五寸。”(《平阳文史资料·平阳剪纸》)

  苍南彩色刻纸真正形成流派,则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据当年的艺人介绍,彩色剪(刻)纸糅合了国画、戏曲脸谱、版面、皮影、丝印等多种艺术手法,形式上借鉴河北蔚县点彩剪(刻)纸,而刻制则吸收乐清细纹刻纸的刀技,不过不像细纹刻纸的阳刻线那么繁密,相反,喜用大的块面,即削弱细节,突出主体,便于较大面积留作染色。点染时吸取了西洋水彩画中光和色的运用方法,不但为点色剪(刻)纸的创新探索出一条新路,而且也独树了苍南点彩剪(刻)纸的风格特色,现已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驿头龙船花

  鹿城区临江镇驿头村的驿头龙船花,集刻纸、年画和木刻印刷为一体,原用于驿头疥橱(旧时放碗等物的橱柜)龙额头和两边的贴花纸。它的制作工艺独特,先在宣纸上打上边框,再在框内选好适当位置,印上已刻好的花鸟、戏曲人物等图案与文字,尔后,艺人用简单的自制刻刀,在边框与印有图案的空间中雕刻出富有民族特色的金钱眼、十二刀、纱洞窗和方胜窗等数十种花纹图案,再在木刻印花上根据需要涂上红、黄、绿三种颜色。

  驿头龙船花不但颇具观赏性,且至今仍保持原生形态,独具特色。现驿头龙船花只有年过花甲的程民统能独立制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