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烨《王的盛宴》演刘邦:人物的范儿就是脏脏的

 

       在这部讲述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的电影里,出现的人名都是我们熟悉的:刘邦、项羽、萧何、韩信、吕后、虞姬……这些人物,早已在各类影视作品中被反复演绎,了无新意。跟着大胆的陆川,一帮当今的小生花旦挑起了重新挑战这些大人物的重担,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对人物有了自己的解读———

刘烨:不只是酒色之徒

角色:刘邦

小传:没有显赫的出身,也没有超群的武艺,刘邦可依赖的就是身边那群兄弟。他不管尊严,只顾生存,却因为常人难以想象的隐忍,让一群各怀绝技的人誓死追随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然而称帝带来的快感很快过去,兄弟们是否依旧忠诚的疑问始终萦绕在他心中……

        正史、野史、传说、演义……因为有太多东西影响,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主观地臆断一个我们谁都不了解的人。这么多年来,刘邦就像是一个符号,因为更多人对他位置的兴趣远大于对他这个人的兴趣。但我接下这个角色的时候,更在乎这个人。我能做的就是从他的行为去揣测他的世界。我相信,刘邦不会只是个酒色之徒,因为那样的人没法像他那么成功。
我常常一个人安静地呆在片场,假设这里就是当年的遗迹,然后相信自己就是上天所指的一代王者,我将自己像容器一样清空。拍摄现场有一个老师是专门研究历史的,他说,刘烨,刘邦跟你的感觉还是挺像的,他粗犷、仗义,兄弟都要跟他,平时又耍点小聪明。我不想单纯地将刘邦的选择解析为野心和欲望,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他的表达。就像演员用自己的身体和语言去表达一样,刘邦用自己的力量进行表达,同时他也希望这个世界或许因为他的表达而变得不一样。

        在戏里,人物的范儿就是脏脏的,我喜欢,因为以前的人不可能跟咱们似的,天天热水洗澡,而且当时做身衣服多难呀!我就喜欢这样,身上有灰,土越多越好,干净了反倒别扭。

        最开始陆川给我剧本的时候,什么台词都有,恨不得网络流行语都有,我特别接受不了。我说至少看一看金庸的剧,转化一下用词,但是陆川说,还是该怎么说就怎么说,怎么顺当就怎么说。开始我不相信他,我觉得这也太现代了,但后来我们拍第一场戏,我和陶泽如老师说的有点文言文的台词,怎么都觉得别扭,一想,因为这个语言就跟你没关系,你演起来心里头没有感觉啊!最后还是琢磨着换回现代的语言,甭管古人怎么说了,反正要是真的古人说话,估计我们根本都听不懂。

吴彦祖:就当他古代明星

角色:项羽

小传:他拥有最强壮的身躯,指挥着最强大的军队,拥有着最美丽的女人———项羽是那个年代众人眼中神一样的人物。然而,贵族式的骄傲与自矜,让他错失了将敌人斩草除根的机会。厮杀到终点,战无不胜的神却落得自刎乌江边的结局……

        他有那种气质,但打仗的时候他又是一个特别狠的人,项羽的性格是两面的。其实我不像他,我以前也有练武术,但是不像他是那种狠心的人,我不会打死人,就算我赢了我也不会打到对方很惨。

        我最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把这个人物变成真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不多,我看过司马迁写的《史记》,还有一些历史书和漫画书,讲刘邦的性格是怎么样的比较多,但关于项羽的比较少,看到的都是些表面的东西。看完之后,我跟导演讨论了一下,我们说,不如去创作一个新的项羽。我就当他是古代的明星。很多人以为了解他,但我觉得只有几个人了解他———刘邦了解他,虞姬了解他,连他自己都不是那么了解自己。

        进入剧组以后,最先拍摄的就是“鸿门宴”。当时,我有点害怕为什么要先拍这么重要的一场戏,我都还没抓到项羽的性格。但我们就慢慢磨啊磨,慢慢发现一个真实的项羽就走出来了。

张震:一面单纯的镜子

角色:韩信

小传:生逢乱世,却心思单纯,能在战场上化腐朽为神奇。在经历了项羽的冷漠之后,他从刘邦身上感受到了一丝温情,从此开始了他的无悔追随,但建下赫赫战功的背后,却难逃命运的悲剧轮回……
在我心里,韩信就是一个战神。陆川导演就跟我说,要我用最纯真的方式去演这个人。韩信脑子里面可能只有怎么样打仗、怎么样用兵、怎么样获胜。他没有任何称王称霸的野心。可以说,韩信是整个故事中最简单纯真的人。

        在电影中,韩信对于刘邦,就是“我信任你,我把你当兄弟,所以我会一直追随你”;和项羽,又是互为两极的。所以,他在电影中主要的作用有点像一面镜子,用他的单纯来映照出其他人的复杂。

陶泽如:舞台上独自夸张

角色:范增

小传:作为项羽口中的“亚父”,范增几乎是骄傲的项羽唯一尊敬与信赖的长辈。可是当眼看着刘邦从自己精心构造的杀局中全身而退,范增率先听到了项氏一族覆灭的丧钟声……

        范增是项羽阵营中非常重要的谋士,而且当时已经70岁了。一开始,我们就把他定位成典型的旧时代知识分子,怀揣着理想来追随项羽,但为人处事就有点“拿架子”。因为我过去是演话剧出身的,导演就希望我能够用这种舞台化的方式,略带一点夸张地去演。但我担心,绝大部分演员的表达方式都比较生活化,我这样一来会不会显得有些太突兀呢?陆川说不怕,就是要和其他人形成对比,制造出更多的张力,最后效果果然不错,希望观众也能满意。

吕聿来:淡定帝就是他

角色:秦王子婴

小传:一个外表柔弱精致的男人,却无奈承受整个王朝在他手中覆灭的伤痛。在生命即将完结的瞬间,他将仇恨的种子,播撒在推翻秦王朝的人们心中……

       《王的盛宴》是一部很尊重历史的电影,但问题是,我能在史书上找到的关于子婴的记述并不多,都是些片段,而且没有定论,甚至连他的出生都各有说法。因此,我很难对这个角色有一个笃定的性格设定,不过这一点可能跟我本人还真有一点像,因为我的个性有很多面,很多时候甚至自己都会对自己产生不同的看法。

        我一直在想,最后子婴看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眼神是什么样……根本想不清楚。到拍摄方案最终确定,化好妆,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之前想的那些复杂的感情都消失了,只是竭尽最后一口气,努力抬起头、睁开眼睛,最后一次想看清曾经的朋友和敌人!子婴在这部片子里就像流星一闪而过,但他又像魂魄一样一直缠绕在刘邦身边,没有人能看出他心里的变化,“淡定帝”说的就是他!

沙溢:忠义之间很纠结

角色:萧何

小传:一路上,萧何是刘邦最虔诚的追随者,也是韩信最信任的好朋友。但最后他却困惑地发现,他必须要在忠君与友情之间作出最艰难的抉择……

        萧何一生所做的选择都是忠于刘邦,是个绝对的忠臣,我很钦佩他。虽然他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件事上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如果不是因为他心存“安邦利民”之心,我想也不会有《史记》中大汉朝的辉煌。

        印象最深的就是弑韩信那场戏。韩信是萧何非常欣赏的人才,这有“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一千古佳话为依据。同时,也是因为萧何的慧眼识才,韩信才得以施展胸中抱负,所以萧何可谓韩信的知己。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被他视为可以交心的知己,竟然起了忤逆造反的念头,这对一心辅佐汉王创建大汉江山的萧何来说,绝对是一个万般纠结难解的问题。

        我们拍了8个月,杀青的那天我喝醉了,被人抬走了,很悲伤。萧何真的像我的一个孩子,我一点一点把他降生在这个世上,但从此以后他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了。陆川后来剪片子,说你没事来看看,咱们商量商量,后来我去了几次就不去了。我突然间觉得这孩子是我的孩子,生完以后我已经送人了,连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呢,但既然已经送去了就不应该去看了,因为怎么样是人家的事,虽然我其实比谁都更想看。

李琦:四处讨好墙头草

角色:项伯

小传:身为项氏的一员,却在鸿门宴上庇护了项氏最危险的敌人刘邦。虽然日后跻身开创汉王朝的功臣之列,可是算尽了机关的他却还是没有掌控住自己的命运……

       我研究了史料,这是项羽的叔叔,但是张良曾经对他有恩,他一开始是想劝张良逃走,别去赴鸿门宴,但是又禁不住利诱,收了刘邦的恩惠,结果到了刘邦称帝,项伯因为对刘邦有救命之恩而成了汉朝的“开国功臣”……你说,这个人有多复杂?陆川导演在找我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就跟我说,项伯在他心中就是那种看上去没有立场的人,是个好好先生,他希望我演出一种“墙头草”的感觉,把自己当成一个试图去讨好各方面的不倒翁。

         最大的困难就是我太胖。你想,有勇有谋的人,他在思考的时候也是敏捷的,包括一转身,这样转,那就叫圣贤,这就是智者,是吗?那么对我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220多斤的体重给我带来的巨大负担。但是,演员就是干这个的,所有的困难自己咽肚子里边去,按导演的要求做。导演喊三次都不过,那要告诉我什么原因。不是,是灯光的问题,噢,那我放心了,咱们再来一次。我最爱问为什么,我要把责任分清,因为我们是当小演员的,我觉得一定要把这个搞清楚讲清楚,好在这一次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