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文学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成长

  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回顾中国文学在中国共产党光辉照耀下的发展历程,我们心中既充满温暖和骄傲,又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文学艺术工作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建党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新文学就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进步号角。《新青年》发表鲁迅的《狂人日记》,开辟了我国文学发展的新时代。在风起云涌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文化上的新思想很大程度上是以文学的新思想和新观念为先导的。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所倡导的新文学,针对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革文学语言、风格问题,而是具有革命性的思想变革问题。“五四”时期提倡的“为人生”的文学,目的就是唤醒大众的觉悟,为中国的新生而呐喊。恽代英、瞿秋白等中共早期领导人也都积极鼓吹新文学革命,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做了文化上和舆论上的准备。“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完全崭新的文化新军,其声势之浩大,动员之广泛,超过了中国任何历史时代。在党和人民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中国新文学不断成长、发展、壮大。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伟大作用。郭沫若、茅盾、蒋光慈、成仿吾等许多著名作家,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广大进步作家、艺术家开展的文艺运动。抗日战争开始后,广大作家纷纷投入到抗战的洪流当中,他们有的投笔从戎,更多的人以笔为枪,写下许多鼓舞人民士气、同仇敌忾的文学作品。194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党领导文学艺术事业的重要经典文献。革命文艺更加紧密地同党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成为党的伟大斗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各种文艺形式讴歌人民、昭示光明、凝聚力量、鼓舞人心,激励亿万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文学事业从组织、创作、理论评论到编辑出版都焕然一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奋进的豪迈感情,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都在文学家的笔下得到生动表现。优秀的文学作品,成为社会大众滋养心灵、陶冶情操、追求理想的重要精神资源。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结合。伴随着伟大的历史转折,文学在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大潮中再次承担起尖兵的作用,中国文学迎来了新的生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凯歌高奏,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党对文学事业更加重视和支持,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广大文学艺术家作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广大作家艺术家提出了殷切期望。进入新世纪,我们的文学事业更处在极好的发展机遇期,中国文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起成长,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中国文学呈现出队伍团结、创作繁荣、评论活跃的景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达到近万人,队伍不断壮大;为读者所喜爱的优秀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一批作品获得国家级文学奖;网络文学空前活跃,成为作家写作以及传播文学作品的重要园地;对外文学交流日益活跃,中外文学论坛在世界文坛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良好反响;中国文学精品译介有所加强,为优秀的中国作家作品走向世界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当前,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发展繁荣的黄金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把“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向未来,我们要珍惜难得的战略机遇,不辜负时代的期望、党的期望、人民的期望,满怀信心,努力开创我国文学事业的新局面。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科学地阐明了文学艺术的本质和规律,令人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学和社会历史意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于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著作,也包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文艺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国文学发展新情况,回答新问题,作出新结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在今天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各种思想观念相互碰撞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更加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自觉确立起它的主导地位,引导作家、批评家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学习和掌握,牢固树立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从事文学创作、评论的实际能力。

  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生活,从广阔的现实生活中积累创作素材、寻找创作灵感、增加情感体验,一直以来都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深入生活还是文学创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群众联系的重要途径。我们党始终非常重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强调为人民而写作的宗旨。毛泽东同志说,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60页)邓小平同志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邓小平文选》第2版第2卷第211页)江泽民同志说:“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401页)胡锦涛同志说:“人民的创造实践每时每刻都发生着令人感奋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舞台每时每刻都产生着五彩斑斓的素材,人民为文艺创造提供着丰富营养。”(《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广大作家要不断培养和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关心群众疾苦,体察人民愿望,把握群众需求,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作家要把深入生活、贴近时代、向生活学习作为一项基本功,自觉拓展深入生活的渠道,走得出,沉得下,蹲得住,防止走马观花和形式主义。只有从生活汲取题材、体裁、诗情和画意,文学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保持文学的生命力。在改革开放的火热生活中,有太多的激流勇进,太多的诗意浪花,需要作家通过优美的语言、感人的形象、生动的描写表现出来,潜心创作精品,为时代记录,为人民立言。近年来,我国新创作的文学作品数量众多,风格多样,形态各异,其中不乏受读者欢迎的精品,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们盼望着有更多的思想内涵厚重深刻、艺术形式臻于完美的名篇力作问世。为此,要积极倡导和激发作家对生活的洞察力,创作灵感的爆发力,构思立意的创造力,改变那种创作苍白、浮躁肤浅、重复模仿、改编成风等状况。要把不断提升文学原创力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引导作家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认真对待创作,为作家个人创造性的劳动提供必要的环境、充分的条件、良好的氛围、切实管用的帮助。加强对文学精品创作的规划、组织、扶持工作,做好创作、研讨、出版、推介“一条龙”服务。加强和提高文学评奖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坚持做好重点作品扶持工程。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必须进一步加强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评论,对文学思潮加以引导,及时总结创作动态,评介优秀作家作品,通过充分说理的文学批评,激浊扬清,提高文学的思想艺术水准。帮助作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创作,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培养和造就一支实力雄厚的文学队伍。文学人才是文学创作最可宝贵的第一资源。文学事业兴旺繁荣离不开文学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培养文学人才,首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善于发现人才。通过积极参与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扩大文学人才总量,盘活人才存量,充分发挥文学人才的作用。当前,文学人才培养面临许多新课题,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文化艺术丰富多样,信息传媒空前活跃,读者审美需求不断提升,作家要表现丰富的生活,体现时代精神,传达人生理想,满足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期待,就需要在多方面具备理解力和专业知识,需要在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完美结合和综合提高上花大气力,下大功夫。近10年来,中国作协所属的鲁迅文学院已经举办了15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各地作协也办了很多培训班,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文学人才更大规模的持续开发。文学人才的成长需要社会各方面为他们提供空间和舞台,需要在全社会营造热爱文学、尊重作家的风气。作家也要用行动赢得尊重,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铸造高尚的人格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做到德艺双馨,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作者: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    
本文来自求实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