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沉默 朱学勤高调:学者“抄袭”事件如何落幕

 

朱学勤代表作品《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朱学勤

   近来沸沸扬扬的学者“抄袭”事件又有了新的进展。7月19日晚,此前在网上发帖认为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涉嫌抄袭的Isaiah否认自己“举报”。他说自己言论的性质属于对公共知名人物的公开著作发表评论,是对自身见解的公共表达,非任何意义上的“举报”,更谈不上“匿名举报”。他同时表示,从未和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等有关机构有过任何接触,也未向其提交任何材料。

  Isaiah发表这一声明的原因是当日某媒体刊登了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成员葛剑雄教授回应“复旦是否会偏袒毕业生朱学勤”时表示,“举报人”Isaiah已经通过媒体为该委员会提供了有关朱学勤“抄袭”的“举报材料”。

  一时间,关于“举报”的讨论又成为热点。在汪晖一言不发、朱学勤高调申请调查后,学者“抄袭”事件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目前,以汪晖、朱学勤、抄袭为关键词在百度搜索,有10500篇文章;在谷歌,这一数字为178000。

  保持沉默的汪晖

  今年3月10日,文艺理论刊物《文艺研究》发表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的长篇论文《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指责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晖的著作《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下称《反抗绝望》)涉嫌对5部中外专著的多处抄袭。该文从《反抗绝望》一书中摘取12段文字,并与5部他人著作中的表述一一对照,以证明其剽窃。

  作为汪晖的博士毕业论文,修改后的《反抗绝望》这部30余万字的著作,奠定了其学术地位。汪晖也在该书2000年重版时的序言中写道:“鲁迅研究是我个人的学术生涯的起点,这一点至今对我仍很重要。”在鲁迅研究领域,该书被认为是必读书目。

  3月25日,《南方周末》转载此文,使这一事件的社会影响力迅速扩大。4月8日,《南方周末》刊发了项义华的文章和两位网友所做的调查,补充了《反抗绝望》涉嫌抄袭的证据。此后,林毓生、易中天等先后接受采访或撰文,呼吁汪晖接受调查,以维护学术公正。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发文力挺汪晖,称其不涉嫌抄袭。

  汪晖表示,自己并未抄袭,此事应交由学术界解决。由于身在美国,没有资料,不做回应。此后,汪晖再未对此事表态。

  6月9日,国外包括多位汪晖作品译者在内的90余位学者联名给清华大学校长写信,认为“无论我们多么宽松地定义剽窃这个词”,汪晖都不存在学术问题。而且,这些学者认为媒体在无端攻击学者,并可能攻击大学。6月底,该信在网络上传播。

  7月7日,《中国青年报》刊发汪丁丁、顾海兵、张鸣等63位中外学者的签名公开信,呼吁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成立独立、公开的调查委员会澄清这一事件。

  尽管此后多位学者发文呼吁,对此进行学术调查,但当事人所在机构并未给予积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