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电影》创刊59年缘何变“小众”

日前,记者采访到该杂志采编成员,称目前杂志运转一切正常,照常出刊,没有任何破产风声。此次谣传也被怀疑是爆料者周某对杂志“泄私愤”。据了解,周某正在与《大众电影》打官司,原因是《大众电影》杂志2009年第17期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了他于2001年5月在上海为演员刘子枫拍摄的一组照片,而此次摄影并非杂志社委派,费用均由个人承担,属于个人创作。虽然这场官司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但破产的传闻却让人怀念起属于《大众电影》的黄金时代。

  对于《大众电影》这样的老牌杂志,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山并不认同它们“没落”这一说法,“只能说这些老牌杂志处在转型之中,和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一样,电影杂志也在摸索自己的生存之道,它的被边缘化只是暂时的。”在陈山看来,《大众电影》曾一度作为新中国文化市场的象征,在推动电影前进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那时我们读研究生,几乎人手一册研究杂志中的文章和观点”。

  曾几何时,《大众电影》封面上总有一行“1950年创刊”的字样,不动声色地向读者提醒着自身的历史地位。然后,如同今天红楼影院、胜利影院早已在北京门庭冷落,没有市场化基因的《大众电影》更像是挂靠在影协旗下的一本小众刊物。实际上,老牌电影杂志并非甘当人后,2004年,上海东方电视台电影频道曾播出一条黑白广告片,虽然内容只是并非夺人眼球的二人起舞,但镜头结尾处的解说词却是另一番景象:1952年,《电影故事》诞生;《电影故事》随中国电影而动;2004年,《电影故事》壮丽改版。在电视媒体上做形象广告,《电影故事》开了期刊界的先河,一系列举措使这本杂志改版后的首期就增加了16000册的销量。

  陈山认为,《大众电影》的重新崛起只能走“大众路线”,精英杂志是注定不能成功的。“《大众电影》应该办成对普通人看电影有指导性的刊物,这种指导性可以体现在建立自己的权威影评人,这些影评人的文字必须是既通俗又有建设性,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具有高度智慧又能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如今,网络、报纸随处可见各种影评,对一部电影的评价变得易得和泛滥,陈山觉得,当带着计划经济影子的《大众电影》能真正市场化以后,和影评人独家签约不是不可能,“当读者购买杂志是冲着其中的文章而去,无论是验证自己的好恶或是寻求一种指导,杂志就重新活过来了。”

  观察

  “大众”缘何变“小众”

  《大众电影》不是一本简单的杂志,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它浓缩了几代人的青春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