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朝阳:对西方的崇拜结束了

      出生于1970年的尹朝阳,被许多人归为中国当代艺术家中的第三代——“70后”一代。不过他本人对此却不以为然。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近日于上海民生银行美术馆举办的尹朝阳的个展“十年”上,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的各类主题的创作。和其他“70后”艺术家一样,他也是从“青春残酷绘画”启程,遵循了一条面向内心世界的创作道路,他先后创作了“乌托邦”系列、“神话”系列,直到去年的新作“辐射”系列,显示了他对宏大主题的关注、对绘画语言的不懈追求,这在“70后”中却是罕见的。

    尹朝阳的创作历程 

        1998:开始《青春远去》组画;
        1999:开始《失乐园》系列;从《石头》到《神话》系列 
        2001:同时开始《乌托邦》和《天安门》两个系列
        2002:从《远方》开始有关毛泽东的系列
        2006:开始尝试雕塑;  
        2007:《一个诗人的黄昏》组画;使用新的工具:《辐射》系列、纪念碑、组画等。 

      1999年是关键的一年“十年”开始于1997年,但尹朝阳本人却认为1999年更重要,因为在这一年,他找到了自己的风格。 

      尹朝阳1996年从中央美院毕业,1997年开始了职业艺术家的生涯。他说:“我的想法:一是找到自己的语言,二是用自己的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感受、情绪、思考。”但是他认为,中国的学院教育强调的是写实的技法,是西方的空间透视和质感。从学院毕业后,他首先要去掉学院气。

      1998年开始的《青春远去》组画虽然很出名,但在他来看还是处在比较生涩的状态。到了1999年,他才变得比较松弛,有了自己的风格。如作品《情侣》,就有一种突破,更强调用线。他说,线,尤其是轮廓线,在形中浮现出来,意味着一种成熟。  

      “我对个人风格的求,在读书时就开始了。”他告诉记者,在1997年创作的《狂想曲》中,他就有了那些在其后来的作品中常见的要素:红旗、莫名其妙的对抗、人群、对大场面的偏好等等,这些都和他的个性有关。与此同时,伴随着他的创作历程的是对简洁的追求。他说:简洁的形式,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简洁不是简单,而是艺术家对外界万象的提炼。从《情侣》开始的尝试,一直到《失乐园》系列,此后一直在持续。他说:“整体感,这个课题一直是我的核心问题。”  

      他认为,每个人的创作方向,在冥冥之中都有一种线索。他不仅找到了方向,而且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工作方式:“青春远去”、“石头”以及后来的“神话”,还有“失乐园”,多条线索齐头并进。  



21/212>